美文网首页
《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第五章:孩童时期断奶与分离

《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第五章:孩童时期断奶与分离

作者: 向日葵的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4-09-08 09:19 被阅读0次

      我们可以观察到婴儿甚至对断奶的念头,也有各式各样的反应,即使这只是妈妈心里尚未实施行动的念头。有的婴儿察觉到妈妈的态度上的转变,便停止夜间吸食母奶,像是一种自大全能的抗议,如果你不要我,我也不要你。另一个婴儿则贪婪地依附着,比以前更坚决地紧握乳房。第三个婴儿似乎想要继续拥有滋养可亲的乳房,并排斥被视为母亲的剥夺和拒绝的乳房。这个心理上的分裂伴随了生理上的左边和右边。如此这个婴儿就可以不要承认给予和拒绝的事实上是同一人。他愉快地吸吮右边的乳房,却恐慌地排斥左边的乳房。他以害怕且嫌恶的态度撇开左边的乳房,仿佛它是名副其实的邪恶的一方,充满贪婪或骇人的魔鬼。但他同时在感官仍然沉迷于右边对的乳房

      所有的婴儿因而都必须经历某种程度的不适感,焦虑,恐惧。而每个婴儿都会发展出自己不同的应对策略。假使他早年摄入的好经验不够,或运用好经验的能力不足,或早年经验特别痛苦,那么他所发展出来的应对策略必然相当极端。简单地说,表示他有哀悼的障碍。因为这些策略相当于想要紧握或纠缠最初所爱时,所采取各种或公开或暗地的的手段,经常因此更难理清各种情绪,感觉和冲动时属于谁。其中最难以琢磨乃至狡诈的策略就是投射性认同。

      我们已经看到小婴儿如何基于各种因素,通过 不同方式以不同强度进行投射。投射强度适中时,投射可能是为了了解,这就是同理心的基础,投射也是为了一般沟通“当我感觉到你有和我一样的感觉时,我就能感觉到你了解我的感觉”。但是焦虑强度太高时,婴儿可能被迫以更强烈的投射,来排除内心翻滚难耐的焦虑和不安。婴儿或成人为保护自己不受难忍的经验之苦。如嫉羡的折磨,分离的恐惧等,便让自己以为他可以认同他人的心理和情绪特质,但这些特质都是他自身特质的投射。以嫉羡的案例而言,其潜意识动机可能是“假如她只不过是我的延伸,我就无须担心唯恐她拥有我所没有的”,在分离焦虑恐惧的案例时,其潜意识动机可能是“假如体会我真的一样,我就不需要经验我和她的分离”。无论哪个年纪,能够面对失落的现实走过哀悼历程,这对于要从他人身上收回投射并将之归还给自我,也就是有机会真正成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第五章:孩童时期断奶与分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xm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