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边缘行者》的电影观后感,虽然字数有1000多,但整体给人感觉很乱,文章没有一个主心骨,有点像列清单式的杂文。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昨天看了一本书《九宫格写作法》,在里面学了一种写作方法,叫九宫格写作法,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写作法。
就是在写一篇文章之前,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问自己9个问题。
但真的操作时,并不是必须得9个,也可能多,也可能少,这取决于你对于素材的搜集和敏感度。
事先预定为9个问题,主要是督促自己不要懒,给自己一个心理预期,有时候可能多问一个问题,就能给文章润色很多。
然后我就开始实地操作,目标就是《边缘行者》观后感。
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这部电影是什么题材的?
我在下面填上答案:警匪港片。
然后第二个问题:演员阵容豪华吗?都有些谁?
很豪华...
第三个问题:演员的演技出彩吗?
老戏骨,没话说,任达华演的黑帮老大很有气派,给人一个最大的感觉:稳。他想要将社团洗白,走上正轨,不得不两边三刀。
接着,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问自己,刚开始真的不知道问什么,也就是随便一问,然而很奇怪的是,问了几个问题,也解答了之后,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这思路,有些是从问出的问题里想出来的,有些是从自己回答出的答案里迸发出来的,就像酒坛子被摔到地上,酒香一下子四散开来,挡都挡不住,而这就是所谓的联机式灵感,换句话说,就是思维与思维之间碰撞出来的火花。
(其实写作也是这样的,刚开始很茫然,也感觉很干涩,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从何开始写,可当你从下笔的那一刻开始,好的内容已在不远处等着你了。)
我把这些问题当作小标题,或者直接当成一个问句,引用到文章里,然后再直接把答案搬上去,毫无悬念,没有任何组织性可言,就像是拼接起来的积木,而不是由我的大脑凝结而成。
不过万幸的是,它倒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大杂烩。
我没有过多的纠结,而是选择继续往下读,读到后面,又发现一个新的情况,如果自问自答能够熟练操作,可以不需要问自己9个问题,可以直接开写。
利用结论先行,举例子,等各种模板。
然而,这些模板不正是我现在正在用的吗?
然后我又反思了一下,也是书中提到的,自问自答不是非得需要,但如果你对于素材的掌控不是很好的话,或者找不到什么灵感,可以利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帮助自己搜集素材和灵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