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土楼是安溪古民居的重要代表。蓝田境内的土楼,现存有蓝田村的九十九间土楼、进德村的尚德楼,近三十年拆毁的有蓝一村的和嘉楼,黄柏村存有土楼埕旧址,拆掉的时间更早,西坪文史专家林振枝在续修《赤石族谱》时,发现一份清末《出路须知》,详细记录安溪人到武夷山或江西的路线,其中记载到:“赤石由大田往延平去武夷路程,割竹十里,石盘头十里,乌塗隔十里,黄柏土楼庭十里,乌殊五里,下胡坪五里……”,其中乌塗隔、黄柏土楼庭、乌殊等,皆在蓝田境内,可见当年往北行,西坪途经蓝田、长坑、剑斗等往上出行,经营茶叶或做其他生意。
黄柏村地处朝天山麓,是蓝田乡的茶叶主产区之一。朝天山,安溪西北名山,坐地朝天,势拔凌云,上有天宁岩,存有朝天山一号、二号等野生茶种,也是安溪青心乌龙茶的发源地。颜蕙芸创办的源崇美茶号,历经百年沧桑,书写着蓝田茶人的辉煌。
土楼埕地处黄柏村中心,现为该村文化广场,这里曾发生过多少故事,我们无从追溯,但当地酬神时搭着戏台,节庆时放映着露天电影,曾温暖过许多人。我们曾经历过一次难忘的回忆,该村曾为我们数十个学生专门放过两场电影。时光回到1995年,我们在长卿镇崇德中学读高二,文理两班,秋高气爽时节,择一周末,踩着自行车,浩浩荡荡,从长卿飞奔出发,直插朝天山,比的是脚力、耐力和体力,当年理科班学生,大半有意愿报学校田径队,体力都不错。我们攀登着朝天山,刚踩了近二十公里的自行车,肚子开始低咕,脚已经有些软了,但没有一人落下,女同学及部分男同学,连滚带爬,甚是狼狈,因体力透支及饥饿,踏着趔趄的脚步,顺着山势滚几圈后,挨到半山腰天宁岩旧址,搭火生饭,进行野炊,捎带的几瓶啤酒,已半路减重开启,以增体力,半天无话。
是夜,下榻在村部及颜宝全、颜兰清家,全靠他们及家人帮助张罗。晚饭过后,就在土楼埕,村里为我们放映露天电影,秋月皎洁,蟋蟀低吟,月明风清,有了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土楼埕的露天电影刻进我们十八岁的青春里。
土楼埕是过往茶人歇脚的地方,这里场地开阔平坦,赶远的人,坐下来喝口茶,最适宜了。当然,也有不幸的故事。1949年前,是否更早的抗日战争前,无从推究,我的祖父林丁未(1906—1981),经土楼埕,过枣岭,攀乌涂格,往龙涓、华安一带卖茶。约到黄柏一带,不慎脚崴了,当初不以为意,为了生计,扔挑茶前行,返程后脚肿胀难行,回家后,在缺医少药年代,只敷以青草,落下了脚疾,这是后话。
欢喜和悲伤的故事在这条路上上演着,土楼埕是时光的见证,如今黄柏村新房鳞次栉比,这里的人经营着茶业和团餐,公路两旁的人工林,郁郁葱葱,笔直又茂密,是蓝田独特的一道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