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免后悔,要想避免从“小后悔”走向“大遗憾”的悲剧,我们需要的是:态度和智慧。
a.允许自己后悔,甄别不可控因素
人无完人,不经历后悔人生是不完整的,而且不后悔的人生,估计只有在游戏里才会有。
明白选择中有许多不可控因素,记录下这些影响结果的因素,下次争取预判这些因素会再次干预的可能性。
举个栗子:你好不容易计划一场旅行,日期和行程都安排妥当,结果第一步就出了岔子:天候恶劣,航班取消。
遇到这种情况,在责备自己 “怎么没考虑到天气原因” 之前,你更需要问的是“异常天气情况,是我可以预计到的吗?”
这种从“我为什么没做到这件事”,到“我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件事”,转变的不仅是态度,更是你看待问题的方法。
机票是两个月前定好的,当时你不可能预计到今天会有暴雨,所以这不是你的错,没必要自责。
但你也知道了,凡事都要有 Plan B 。也许下次再计划旅行时,不把时间满打满算、给自己留一点余地、面对航班异常也更从容,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b.善用 “后悔预期”,判定决策过程的主导者
当我们经历过一次后悔之后,下一次在做同样或类似选择时,就会变得特别小心谨慎、犹豫不决。
这种“可以预期的后悔”,虽然会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但能帮我们快速预估下一次可能的失败,并尝试规避风险和障碍。
但是,这是有前提的,需要我们主动分析和总结上一场失败:我之所以作出后悔决定的具体原因、所处的环境因素、和他人因素分别是什么,然后再和现在遇到的问题比对一下。
比如:你明明尿酸高不能吃海鲜,结果和朋友们吃饭偏偏吃了海鲜火锅。第二天痛风发作,只好去挂急诊。
此时后悔于事无补,不仅缓解不了疼痛,也没法帮你避免下一顿火锅和朋友聚会的诱惑。
其实环境因素,特别是朋友和同僚构成的社交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火锅在前,大家都在吃,做不合群的人,难如登天。
这时,我们应该避免这样的环境,选择不去赴约。
你可以主动和朋友们说清楚自己的状况,真正关心你的朋友是绝对不会强迫你的,他们还会为了你改变之前选好的地点。
所以,管控好环境因素,也不否认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你就会是下一次决策过程中最明智的那个主导者。
c.倾听内心,给自己一次机会有时候,我们会在听从内心的声音,和现实的阻碍之间权衡利益对错,不希望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但心理学家告诉你:你最需要的,其实是快速甄别危险和伤害的能力。
这份危险和伤害,更多是近期、甚至是眼下的考量。
比如,现在你彻底厌倦了手边的工作,但下一份工作还没着落,你该裸辞吗?
问自己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此刻裸辞之后,明天还有饭吃吗?还有地方住吗?
所以,如果你还有 3 个月左右的积蓄,或者有牢靠的朋友可以给你提供一个落脚的港湾,那就是属于 “眼下没有危险和伤害” 的情况,是可以裸辞、并利用这 3 个月积极去落实自己心声的。
不要嫌弃3个月时间太短,就是因为我们总有一个又一个的 “从长计议”,才会导致时间流逝后,后悔和遗憾堆积如山。
当然,如果你已经和一个重要他人开启了共享人生,比如已经成家甚至孕育了孩子,那你要考虑的危险就不仅仅是自己的,还有对这些人的伤害。
最后,当你鼓足了勇气、充足了智慧、甚至都付出了所有去追逐内心…… 可能到头来,还会以失败收场。
但至少,你收获了真实。而这份真实,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没有遗憾的人生,不是没有失败和伤痛的人生,而是即便时光倒转一次,你也敢大声地说:
“我还会作出和当时同样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