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摘自百度
朱自清的散文,还有个独特的备受争议的风格——喜欢用美女来描写美的事物。
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把柔细的柳枝条比喻为美人的臂膊。这个比喻,若就外形而言,我认为不是很恰当。因为,杨柳的枝条太细了,女子的臂膊没那么细。但是,新颖,突出了柳枝条的白(浴着月光)、柔的特点。
她松松的皱纈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又不杂些儿渣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一色……
我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绿》
在这篇散文里,朱自清用少妇、处女作比倒没什么,他居然敢说如同抚摸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还要吻她。我佩服他的大胆,如果你不往歪处想,那的确很美。
《绿》一度收录初中语文教材,现在没了。但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依然收录在初中语文教材里,文中有些句子,几经周折,删除,恢复,恢复,删除,文学界和教育界各有说辞。比如下面这句。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引起部分家长和教育者的争议,认为会使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胡思乱想,应该删除。
而文学界则认为,它以瑰丽的想象成为朱自清散文特有的风格,使月色下的荷塘更见风致,不能删除。
《荷塘月色》入选教材时,这8个字先是被删掉,后来又被加上,可见一直以来是经过文学界和教育界长期、多次争论的结果,才得以保留这“8字比喻”。——摘自《学与思》
我也是自中学过来的,当年学习《荷塘月色》,只感觉到美,根本就没有胡思乱想于一个刚洗完澡的美女。家长和教育者多虑了。只要老师引导的好,学生是不会往不好的地方想的,我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作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写入文中。朱自清的确很喜欢女人。
他在《女人》一文中公开承认:“老实说,我是个喜欢女人的人。”
“在路上走,远远的有女人来了,我的眼睛便像蜜蜂们嗅着花香一般,直攫(jue)过去。但是我很知足。”
他坐火车,在火车上找女人;他乘轮船,在轮船上找女人;他甚至去学校找女人。
他评价女人:中国江浙一带的女人好,西方的女人好,日本女人不好,矮又壮。
朱自清够“色”吧。但是,他没有绯闻。为什么?我们听听他怎么说的。
“我追寻的,发见的是艺术女人。”
“看两眼,至多再掉一回头。”
“我们之看女人,是喜欢而决不是恋爱。恋爱是全般的,喜欢是部分的。”
可见,朱自清看的是艺术女人,戴着欣赏的眼镜,绝非色眯眯的目光。他眼里的女人除了美还是美,没有其他杂质。美女能激起他的美感,所以,他看到美的事物总联想到美女。
谁敢写文章公开说:“我喜欢女人”;
谁敢说如同抚摸一个十二三的女孩,还吻着了她。
朱自清敢,因为他心无邪,他的私生活是清洁的。

他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他真娶了一个艺术女人作第二任妻子,她叫陈竹隐,是齐白石的弟子,善书画,善度曲。两人恩爱相伴到老。
他如同他的名字“自清”。所谓“浊者自浊,清者自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