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朱自清白话版《春》与李燚淼古文版《春》之说明。
《春》是现代散文名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早发表于1933年7月,长期被选入语文教材。
以同样写季节的古文名篇《秋声赋》的标准来衡量《春》,作为一篇广为流传的白话散文名篇,乃有白璧微瑕。
1933年,仍是古文向白话文的过渡时期,故而在那个年代的散文中,均有非常明显的矫枉过正的痕迹,比如文中两次出现“赶趟儿”这个短语,与本文该有的风格不搭配,也与朱自清本人的文风不搭配(比如1927年的《荷塘月色》),而且,就算这是个很精绝的词语,用上两次也犯了短文雷同的大忌。所以,这明显是白话过头或者口语过头的表现,类似的句子还有一些,比如“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大家比着法将白话文搞成白开水,所以那个年代的写作者应该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可以假想,虽然风格不同,如果让朱自清用古文来写春,相信一定会出现媲美欧阳修《秋声赋》那样的神作。
另外,原文第六自然段,时空的切换比较凌乱,如果以时间为序,夜应该在最后出现,但原文排列却在中间,显得不太和谐。
古文版说明:
散文,除了骈文,一般不用韵,现代散文更是有人强烈的主张禁止用韵,但是本人认为,一般非叙事类的文字,修辞往往可以更灵活,如果能用韵,则更能传递作者的感情,更多传递文字的美感,所以,本人在古文返译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韵译。
本文借鉴了骈体文的排比与对偶(当然不是严格的),所以,为了突出,按散文诗体排版。
古文版480余字,白话原文760余字。
原创:古文版《春》
春
盼兮,望兮,东风不欠,春履人间。
万物苏寤,欣然开目。山润水长,日彤天苍。
嫩兮、绿兮,草羞然萌出。
弥兮、漫兮,园与野一色。
坐兮,卧兮,席地幕天之阔;
翻滚兮蹴鞠,赛跑兮迷藏,草柔软兮风轻扬。
桃、杏、梨,争香斗艳,满树繁花。
红如焰,粉如霞,白如雪。香中有甜,闭目幻现,硕果盈枝。
绒蜂嗡嗡,隐蕊而寂,粉蝶翩翩,附瓣而翕。
花之野者,有名,无名,杂呈百态,缀然丛中,依稀美目,仿佛繁星,犹忽闪者也。
“吹面不寒杨柳风”,如是如是,如慈母抚稚童。
风携新土之气,杂草味花香,氤氲兮酝酿。
鸟安窠巢于叶,和轻风流水,呼朋兮引伴。
童牧黄牛在旷,吹芦笛苇管,天籁兮嘹亮。
春雨无骤歇,常连绵数日。
然勿恼。
且观之,如牛毛,如花针,如细丝,密而织之,薄烟笼罩。
叶绿积而晶晶,草青极而灼灼。
石桥流水,乡村阡陌,隐伞缓巡兮行者;
戴笠披蓑,稼穑耕作,稀疏静默兮草落。
向暮华灯,点点晕黄,静逸平和兮夜薄。
风筝齐翔在天,童蒙同嬉于壤。
城廓乡野,男女老幼,皆出户兮沐春光。
导气舒络,激发精神,各事其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元复始,满怀希望!
春如赤子,奇花初胎,勃勃茁壮。
春如佳人,花枝招展,英姿飒爽。
春如猛士,生龙活虎,率马以强。
文|李燚淼
2017年3月25日 于武汉大学今聊斋
原创:古文版《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