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言:教师参与不是代替,尊重激发灵感
①讨论时,学生的表现有三类:不愿发言、不主动要求发言和主动要求发言。请谁发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如果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言,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请那些不主动发言者;如果想激起思想碰撞,把问题推向深入,就请那些从神色上看明显持不同意见的学生。
②一些学生发言边想边说,断断续续,甚至卡壳。这时其他学生往往很不耐烦,有的低声议论,有的大声提示,这会使发言的学生更加紧张。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适度参与,但要讲究技巧。努力从学生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话语中,分析判断他想表达的思想观点,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③学生发言,因其多为即兴,往往思维不够缜密,逻辑不够严谨,表达不够准确,语言不够简洁。
因此,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归纳其主要观点,使继续进行的讨论具有针对性。
④学会养成尊重别人发言的习惯,形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修养,提高发现别人思想闪光点的能力。
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表达的观点,常能突破教师的成见,会为教师拨动另一根思想之弦。
归纳评价,教师要现身说法,告诉全班学生,刚才的发言,令我获得了哪些启发,使我产生了什么新的认识。这是对发言者最好的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