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六,我拉开窗帘看到了浓重的云雾里露出一方蓝天,阳光透过这一小点的破绽洒下来,看起来还不错。可是手机上雾霾指标显示114,轻度污染。不知道是该抱怨还是庆幸,这几天报纸上大肆宣传的,将要跟着北方冷空气一起南下的重度雾霾并没有到来,但是即使是轻度污染,我还是会担心芒果弱小而毫无抵抗力的呼吸系统会不会被侵害。今天小区草坪上会有儿童活动,圣诞老人会送小礼物,但是现在我在犹豫,要不要让芒果出去呢?
有一种情节叫做“家”我给北京的同学发了条信息,他说“114,对于刚经历过雾霾爆表的北京孩子来说简直是空气清新,孩子难得有集体活动,去吧。”
是的,北京,这个被我认定为第二故乡的城市,两天前刚刚从重度污染中解放出来。一阵大风终于把雾霾吹走了,孩子们看见了久违的蓝天,一切生活得以恢复正常。重雾霾的那几天,同学给我发来照片,300米外能见度极低,他女儿的幼儿园停课了,他的爱人被迫请假在家带孩子,而这已经是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二次了。我问他,要不要考虑离开,去个环境稍微好些的地方。他说,走不了啊,北京是我的家啊。即使在雾霾持续爆发的如今,他们任然热爱着这个城市,不愿离开,因为这是他们的家。
可是他们如此深爱这座城,却对他的“死去”无能为力。我对北京雾霾的印象其实并不深刻,因为我逃离的时候雾霾还不严重。当时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沙尘暴。我妈到北京看我,一出地铁口刚一喊我就吃了一嘴的沙子。我妈当时就怒了,说你在这鬼地方干嘛。那时候我问我周围的朋友,沙尘暴,我们能做点什么么。他们说怎么做,去蒙古种树么?还是把窗户关严实吧。如今,同样,我问雾霾你们要怎么办?他们说还能怎么样,有钱就装个新风系统吧。
其实不仅在北京,这好像是中国人的共性。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永远是这样“善良”,永远活在无可奈何里。我们都知道问题的根源,却总是从自身去找问题。雾霾那么严重,我们只会说家里的净化器不够高档;生活那么艰辛,我们就自嘲还是自己能力不够;变态的教育体质之下,家长们怀疑自己不够尽职。我们总是在自我催眠和自我说服,偶尔抬头看看雾霾笼罩的天空抱怨几句,一旦风来了云散了,就好像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还使劲拍照发朋友圈,感觉无比幸福。
我想,大概,还是因为“家”这个字,我们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家,倾尽所有买的一方落脚之地。所以尽管一切的一切是那么辛苦,还是不愿意放弃这个“家”。我们老老实实,我们勤勤恳恳,我们忍气吞声,为的都是让这个家能够安全,平稳。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了,只要家在,就好。所以维护家的成本越高,我们就越麻木。
当然也有少数人,他们突然顿悟,于是怀着莫大的勇气卖掉房子举家迁移。但是这种落跑所换来的可能是从此无根的漂泊,和逢年过节时候心里无从述说的落寞。这也许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去继续麻木。而我们大部分人,连换种方式的勇气,都没有。
我写完这些,还是决定带芒果去外面参加活动。杭州的生活成本不便宜,相信我也会变得越来越会自欺欺人。毕竟,那点阳光让我觉得天气还不错。
有一种情节叫做“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