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爷原本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孩子们小的时候,杨大爷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出浑身解数,想尽办法挣钱供他们上学。
农忙季节就把土地打理好,庄稼种好,一有时间就到工地上打零工,老伴就在家里喂养些鸡猪牲口。卖鸡卖蛋卖猪,每年也能挣些钱补贴家用。虽然很苦很累,可小日子还算过得去。
杨大爷两口子都不识字,除了多挣些钱,对孩子们的学习基本上帮不上什么忙,就由孩子们自由发挥。也就是我们说的自然放养状态。
农村的孩子上学有很多局限,不管是倾盆大雨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孩子们都得走路去上学,而且身上就几件单薄的衣服,脚上穿的是冰冷的胶鞋,夏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天冻得嘴唇发紫,瑟瑟发抖是他们的常态。
在这样的条件下,四个孩子上完初中就纷纷外出打工。三个女儿长得漂亮,没几年就找到心仪的男人结婚成了家。
小儿子可就没那么幸运了,从小在农村长大,文化低,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打工找不到好工作,创业又没资本,在社会上一混就是一二十年,转眼就过了最佳结婚年龄。
婚姻不顺,事业不顺的儿子对杨大爷夫妇,甚至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怨气。整天借酒浇愁,打工也是做天和尚撞天钟,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有时过年都不回家。
老伴去世后杨大爷就变成了留守老人,已经八十多岁的杨大爷就这样孤苦伶仃地守着他那空荡荡的家。
每年养点鸡猪,快过年叫上三女儿回家热闹两天。各自成家的女儿们杀了鸡,杀了猪,撂下点钱,或者买点零食给杨大爷带着鸡肉猪肉走了。
自己有儿子不好意思去姑娘家过年,如果儿子不回家就自己随便做一点吃的应付过年。
每天就坐在门口盼望着孩子们回来陪陪他,可等来的都是失望和寂寞。
慢慢地杨大爷也习惯了,没有盐巴、味精等生活必需品就到村上的小卖部去赊一点,等三女儿过年过节回来给他钱再去结账。
虽然这些年国家政策好了很多,建了养老院,建了老年食堂,可那都是城里人才能享受的福利,农村老头老太太是可望而不可及,特别是像杨大爷这种有儿有女的老人,表面上看儿女双全,光鲜亮丽,可如果儿女不成气,儿女再多也是养了个寂寞,没有几个儿女会愿意不顾自己的生活回去照顾年迈的父母。
不管是体制内的干部,还是外出讨生活的打工仔,都是各自奔前程,良心好的过年过节回去看一又。像杨大爷儿子这种大龄光棍汉基本上对老人不闻不问。
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后,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解决,可有谁会真正关心这些留守老人的精神食粮和心理需求。
作为驻村干部的我们肯定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以说离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生任重道远!此时此刻才感觉到我们驻村工作队员的任务重大,使命光荣。
愿天下父母安康,天下老人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