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怎么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对于“自信”这件事,还是有很深的感触的。毕竟,曾经“不自信”了很多年。在“不自信”的影响下,待在人群中永远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自信”这件事,似乎没对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也并未多做改变。
直到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不自信”的影子。
曾经的老二,就是妥妥的以前的自己。“不自信”让他在人群中,是最沉默的一个。看到小朋友,是不打招呼的。被小朋友推搡了,是不说话的。
现在呢?见到小伙伴,打招呼的嗓门比谁都大。淡定地参加故事比赛,主持毕业典礼。以前闪躲的眼神,现在变得自信满满。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他是如何变得像现在这般自信?
(这是老二用快递包装随手做的手工)变自信的两件事
回顾过往,有两件事挺重要。
大人表率
夸奖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孩子就是会受到大人的影响。孩子与我相处的时间最长,我都不自信,他的自信底气也就没那么足。
当发现孩子没那么自信后,我做了什么?
之前我是能宅则宅,后来主动参加亲子阅读的读书会、做志愿者,主动出去讲课、分享童书。在这个过程中,都是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也会安排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事情。
参加的次数多了,慢慢地发现老二与陌生人交流的能力在加强,会主动与大人、小朋友说话、玩耍。准备起事情来有模有样,只要是安排给他的事情,他都完成得又好又迅速。
这个过程,为他的自信之路带去了多大的力量?不得而知,但至少起了一个不错的开头。
再就是夸奖。
对老二的夸奖,每天不断,听得老大都抗议。“天天夸,天天夸,耳朵都起茧子了”,这是来自老大的吐槽。
坦白说,一开始对老二的夸,是有那么点“刻意”的成分在。现在?“刻意”?不存在的,是真心实意的张嘴就来啊!因为他真的值得天天夸。
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功不可没。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也是常常夸他、肯定他。老师不仅在同学面前夸他,遇见我的时候,也是开启“夸夸夸”的模式。
在老师的眼中,他真的太好了,是同学的表率,是老师的好帮手。以至于每次老师夸他时,我都会在心里问一句“这是我儿子吗?”
在老师眼中的,是孩子的一种好。在家里,我看到的是孩子不同的状态。
最初很多事老二都是不敢去尝试的,因为害怕做不好。比如折纸,折好后,会说自己折得不好,用手挡住。画画,也会说自己画得丑,画好就合上本子。
这个过程,给足他每一次的肯定。观察他折的成品,肯定好的地方。哪里折不好?试试看再折一次。折纸这种事,熟能生巧。画得丑?我也画一张,也挺丑的,但不妨碍看得懂。少了心理负担,再画起来就轻松多了。
慢慢的,他变得愿意主动尝试,愿意去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的他,有着超强的动手能力,每一次的创意手工,都值得肯定;有着超强的行动力,老母亲都自叹不如。还有他的细心、善良、贴心,每一个点,都会让不擅于夸奖的我,忍不住按下“夸夸夸”的按钮。
如果说,大人的表率是让孩子看到“自信”的力量。那么,在生活中夸他、肯定他,是给他的自信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这是老二做的宇航员登梯,重点其实是下面的楼梯,没细拍)背后的逻辑
为什么“大人表率、夸奖”这两件事,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先来看看什么是“自信”。
《好好长大》里,对“自信”是这样定义的: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看重的,并且有能力的。
《重塑心灵》里,对“自信”的定义是这样的: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
这两个关于“自信”的定义,都有提到“价值”、“能力”这两个词。一个人的“价值”来自于哪里?“能力”又来自哪里?
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先来了解《好好学习》里提到的“自我胜任感”。什么是“自我胜任感”?“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自己能够完成遇上的学习任务”。
“自我胜任感”的定义,仔细一琢磨,和“自信”是相似的,内核都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人怎样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好好学习》给了4个来源,总结起来,来自两方面:他人、自己。
和他人有关的,有来自他人的肯定,也有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大人对孩子的肯定,这是来自他人的肯定。我主动走出去讲课、分享,这个过程,孩子会看到讲台上我的自信,这是无形中学习了他人的成功经验。
和自己有关的,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在大人肯定、夸奖的时候,都让他感知到了。感知到的,不仅是他做成了哪些事情,还有获得了哪些具体的进步,付出了哪些精力、时间。
来自“他人、自己”两方面,都是让孩子真切地感知到、看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
我们夸的是孩子具体的、真正做到的事情。越夸,孩子做得越好,越好,做得越多。这是一个良性循坏,这也是被称为“华人世界的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说的变自信的方程式:多做→多做到→因多做到而得到肯定。
“大人表率、夸奖”这两件事,侧重点在“夸奖”。“夸奖”孩子真正做到的事,然后多做、多做到、多肯定。
(这是老二做的树叶画,画框惊艳,也是他随手用现有的材料做成的)写在最后的话
想让孩子变自信?牢记“多做→多做到→因多做到而得到肯定”这一条,然后在生活中不断实践与积累。
再然后?
静待花开就好。
Hi~我是弥小木。
家有两娃,一儿一女。
孩子们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挑战课题。
老母亲一边学习怎样当妈,一边跟上孩子们的成长步伐。
也许我们有相似的育儿困惑,也许我们有不同的育儿烦恼。
没关系,我们都是第一次当妈妈~
分享我的育儿经验,也欢迎留下你们的锦囊妙计。
让我们一起寻找育儿路上未知的答案,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