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分钟,育儿好轻松
靠谱接地气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只做爸妈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唯自信者,才能他信。只有自信的父母才可能相信孩子、相信“相信”的力量,而我们对孩子的信任和信心又会帮助孩子构建自信。反之,父母对孩子有多少不信任,就会有多少控制,而控制本身是减少孩子的选择,削弱孩子的力量,增加孩子的焦虑,消耗孩子的能量,压制孩子的生命力,最终导致孩子自卑而无力。 担心是一种诅咒,会传递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越是担心的事越容易发生。关注我们渴望的事情,而不是担忧的事情,是成就一个人一件事重要的品质。而对孩子的不信任,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唯自信者,才能他信。
2019.01.11
今日感悟:
唯自信者,才能他信,父母的不自信导致对孩子的高控,造成孩子自卑而无力,过于担心也是一种诅咒,会传递给孩子消极的心里暗示,关注我们渴望的事情,而不是担忧的事情,是成就一个人一件事的重要品质。唯有增加自己的学识,才会不迷茫,才能做孩子背后坚实的后盾。
分享:一个孩子,清楚自己的感受,并尊重自己的感受,是多么重要。当他知道哪些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哪些是不喜欢的事情,并拥有自主选择权的时候,他就拥有了承担责任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是自由的,也是自觉的,更是充满活力的。能给孩子这些力量的只需要家长做到放下控制
太看重只会起反作用,放松自己相信孩子,他的人生他可以走的很好,很多事情是他生而为人,一开始就懂的,比如如何去探索、了解这个世界,比如如何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这一切只有他自己体验了,才会懂得和接受,任谁都替不了,既然如此,不如放下不安和焦虑,相信孩子,相信他会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此便好。
2019.1.11
智库箴言感悟:,建立自信心是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自信心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源自家长真诚的鼓励和正确的指导。家长首先要做到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如果连父母都不信任孩子,那么孩子怎么能自信呢?
感悟:孩子的成长是以放手为目的的,越长大的孩子越独立。作为父母要给孩子充分发展的空间,帮助他们,给以忠告而不是控制。控制带给孩子的是懦弱,给自己带来的是焦虑。放飞孩子,也能放飞自己。
2019.01.11智库箴言分享
控制本身是减少孩子的选择,削弱孩子的力量,增加孩子的焦虑,消耗孩子的能量,压制孩子的生命力,最终导致孩子自卑而无力。家长应用慈悲感化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而不是控制指责打骂孩子。
2019.01.11智库箴言感悟:“担心是一种诅咒,会传递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越是担心的事情越容易发生。”这句话说中了很多父母,现代父母中很大一部分处在严重的焦虑中,特别是从孩子上学开始,就担心孩子跟不上课堂节奏,担心没有别的孩子成绩好,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由于种种的担心,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事情上,结果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且越来越严重。父母要改变现状的核心是“关注我们渴望的事情,而不是担忧的事情。”对孩子的不信任,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唯自信者,才能他信。请相信“相信”力量是巨大的。
2018.1.11箴言感悟分享
唯自信者,才能他信!只有自己自信,才能相信别人!父母自己都不自信又怎么能苛求孩子自信呢?我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多一些,便开始焦虑和急躁。把这种信号传达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给她安排很多的功课,想要弥补她的不足,其实这就是在控制她!担心是一种诅咒,会传递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我很赞同!我们首先要努力成为一个有自信的父母,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
2019.01.11智库箴言分享:担心是一种诅咒,会削弱孩子的力量,增加孩子的焦虑,消耗孩子的能量,压制孩子的生命力,最终导致孩子自卑而无力。关注我们渴望的事情,而不是担忧的事情。把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我们对孩子家人同事领导等所有人的希望、期望身上,而不是担心的、害怕的、不希望的甚至讨厌的事情上面。就这样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定会好起来的!
今日箴言学习感悟:当我们父母希望孩子能拥有什么品质时,正是我们父母首先要拥有的品质,榜样的力量跟相信的力量不可估量!自信,独立,勤奋好学,善良,心里有多少美好就说出来,孩子自然就会向着美好发展,当我们说出厌烦时真的就是整个世界都不好了,心里多些美好,眼里尽是美好!生命影响生命!努力活成最好的自己,不辜负孩子的童年时光
2019.01.11鸽子箴言:
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他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老师诱导孩子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孩子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相信什么,得到什么,你相信孩子是勇敢的,他会成为勇敢的;你相信孩子是善良的,他会成为善良的;你相信孩子是勤快的,他会成为勤快的。相信是阳光,普照万物,滋养生机。
你信赖而赞许的目光,是孩子一生的力量源泉。一个充满信任与鼓励的微笑强过一百个耳提面命的苛求,妈妈省力,孩子放松。
我俩儿子总想帮我做事,好像妈妈做的事情都是好玩的游戏,他俩有的时候就主动“参与”一些我们家的日常清洁工作,他俩常常说:“我帮你干吧。”
身为妈妈的我都会立即答应,并交给他俩一些工作,比如拿块干净的湿抹布去擦玻璃门,或者跪在地上擦地板,用一小盆温水洗自己的袜子或小毛巾,站在水池边刷杯子等等。因为水龙头向左是热水,向右是冷水,我郑重的告诉他俩,不要一下子扳到最左边,如果流出很烫的水,会让小手很疼,他俩自己感觉了一下水的温差就记住了,从来没有被烫到过,还借此机会分清楚了左右方向。
孩子多做一点,就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熟能生巧,同时还能生出自信满满,何乐而不为
做妈妈的都希望孩子“一切都好”,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蹒跚学步的幼儿,从事事依赖到挣脱束缚,妈妈的心不是没有失落的。孩子越来越充满好奇,越来越想独立做事,触摸这个新鲜的世界。而曾经被孩子完全依赖的我们,不知不觉中正在依赖孩子的依赖,从孩子的依赖里收获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角色满足。可是,我们正是因爱深而责切,担心孩子做不好,习惯性包办代替,习惯性指手画脚,习惯性顺口批评,这些习惯渐渐熄灭了孩子天生的探索动力,天生的自信。
我们对孩子的教养和爱,第一课就是相信,相信孩子的能力和努力,相信孩子是追随太阳的向日葵花朵,相信孩子的本意是要做到事情得到妈妈的肯定。尽管他们做事的结果有时出乎我们的意料,甚至“搞砸了”,妈妈也不要轻易的脱口而出:“你这个笨蛋!”“什么都做不好!”“脑子有问题啊”“什么毛病”“滚开”“以后再也不相信你了”“你还不如比你小的孩子呢”“傻子啊你,听不懂吗?”“怎么就记不住?记吃不记打啊”,我们训斥孩子的时候,有发泄的本能快感,并披上出于爱和关切的“合理化外衣”,可是这样的责骂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却让孩子深深惶恐,“妈妈不爱我了”“我很害怕”“妈妈很失望”“我真的很笨”“我肯定做不好了”“妈妈会不会不要我了?”“妈妈可能要揍我了”“妈妈更喜欢别的小孩吧”,孩子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到做好事情本身,而是如何应对妈妈的情绪,如何获得爱和安全,如何摆脱当下被责骂的烦恼,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失望,也会孤独,不再相信大人的话,并感到自己如果做不好就得不到爱,而这种“有条件的爱”是充满变数的,不安全的,无法全身心投入的。
定势的两面——相信的力量,被妈妈信任鼓励的孩子,会在幼年埋下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种子,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有内在能量的人,有超乎他人的柔韧与乐观;而经常被批评被否定被责骂被惩处的孩子,则自我怀疑也怀疑他人,不自信,缺乏与人相处的能力,内心缺乏归属感,对现实感觉焦虑而无能为力,甚至成年后自我放弃,一生缺乏幸福感。
聪明的好妈妈,与其无数次声嘶力竭的喝令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不如温柔而低调的告诉孩子,他原本就是个多么好的孩子,妈妈多么爱他,他不但聪明而且努力,不但懂事而且善良,不但勇敢而且有责任心,一点一点把自我概念种植在孩子的心底,让他懂得从心理上自律,那么孩子不会觉得被束缚的痛苦,因为这是他塑造自我概念的开始,如果他从一开始就相信自己是个好动脑动手的孩子,这种思维概念会自动成为他成长中的自我认知,他的脚步也会追随他内心的方向。
2019.1.11学习感悟:唯自信者,才能信他。说的一点没错。在生活中我们对孩子的诸多控制,都是来自不自信。对生活的不满,多半来自于自己的不够优秀。自信的父母的思维模式是相信相信的力量。你相信他。他就会做的到。嘴上常说他不行,不敢,不可以。这就将成为结果。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天天说。我最近发现尚尚开始习字了。不能算是写字,他是画字。他写的非常好。我会对他说。妈妈觉得你长大能成为书法家。你的字太漂亮了!他非常开心,乐此不疲的写。如果他拿来字问妈妈,我说看妳写的分家了。横不平竖不直。我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写。可能会因为我的话继续写,写到好。也可能就此放弃。我不知道。这样的结果是不可控的。而且伤害了孩子的安全感。上进心。可能会激起孩子的求胜欲。可这好么?我们自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