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将近两个星期,把《追风筝的人》读完了。
不知道从哪开始说,心中充满了五味杂陈。
起初这本书,我看不下去,因为实在是太心疼了,这本书对我的代入感很强。
我发现我意外的非常能感受到哈桑和他儿子索拉博的心境和想法 。
这本书可以说在我这里生动的像他们都是真实的一样。甚至我把哈桑的影子带入到了自己的身上,到后来的索拉博也是。
虽然我经历的事情不一样,但作者在书里描绘的命运的无奈、生活的现实,以及人性的脆弱和黑暗,真的可以映射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书里那么悲惨和夸张。
甚至哈桑再被阿塞尔欺辱之后,心中有一股郁结之气,只好找我妈妈说,结果说着说着,我突然间绷不住哭的像小孩子一样,为哈桑感到心疼,我妈妈说我是真的看进去了,从来没见过看一本书到这个程度。
是啊,我是真的看进去了,直到阿米尔最后把索拉博带回家,去为索拉博追风筝,跟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看完整本书之后,我甚至还在继续想以后索拉博会开心起来吗?
在索拉博实在不愿意再进恤孤院,企图自杀在浴缸里时,阿米尔及时发现了他,那时在医院,我的心也跟着阿米尔一起祈祷,祈求一定不要让索拉博死,心揪到不行。
如果阿米尔在小时候能够稍微大度一点,能够不嫉妒爸爸对哈桑的爱,自己能够多爱哈桑一点,也许后续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奈何阿米尔也只是一个小孩子,有些东西他意识不到也做不到。
阿塞尔在把哈桑堵在胡同口欺辱他之前,他对哈桑说了关于阿米尔的一切,我认为都是对的——小时候的阿米尔从未把哈桑真正当成过朋友。
我真的是把自己的感情都带入到书里去了,所以心里一直在怪罪阿米尔,甚至他千辛万苦,之后被阿塞尔打得几近死亡,也非要把索拉博带回家,我都觉得他是罪有应得,甚至我觉得他,经历的这些都是他应该经历的,是他应该付出的代价。放在别人身上这些经历是伟大的,可对阿米尔来说是应该的,他也必须要这么做。
不过在最后他为了索拉博去追风筝,那时候我觉得阿米尔虽然不可原谅,最终还是原谅了他。当他跑在一群孩子中间为索拉博去追风筝,我突然意识到他真的放下了那些他不愿意放下的虚伪和胆怯,能够面对自己的过去和自己的错误,并尽全力泥补,阿米尔的心最终完整了,我也释怀了,可是依旧在叹息那些本可以不发生的过去,还是会想“如果当初…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