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庶使知其成就之难
文/空谷幽兰草
山高山低,高峰低谷,一丘一壑,一生走过,吉凶祸福。上下富春江,看到的是一种情怀,没有什么东西要这么在意,爱是痛苦的开始,受苦的开始,对人的爱,对事物的爱,这个执着对生命有很多的疑惑。
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致,画了三四年,青龙在庚寅,歇节前一日,大痴学人画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当看到巧夺天工的《富春山居图》时,无用师弟热泪纵横。
而喜极而泣的大痴道人黄公望则不发一言,悄然在画卷题字:无用过虑,无用,干嘛那么担心呢?举手将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图》,赠予无用师弟。
黄公望的号叫大痴,别人都以为你傻,而你愿意去做的事情是痴,痴可能是比智慧更高的一个东西,痴的部分,不是他的技巧笔墨,而是性情上的某一种东西。
历经流转,每一个故事里每一个人的个性都看得出来,有不见得好,没有不见得不好,因为很多人后来可能为这张画巧取豪夺,家破人亡之都有。
“岂爱根尤未割”的无用师弟,七十多岁了你能够拥有这张画几年呢?“直性命殉之”的吴问卿,怪不得要拿《富春山居图》做陪葬,生时便以卧以起、以食以饮,临死也要与这张画一同毁灭。“十全老人”的乾隆,在子明卷所有的留白处题诗五十几次,忽然发现有一种爱是可以毁灭的。
“潜龙勿用,亢龙有悔”潜龙刚好和乾隆同音,黄公望好像和乾隆开了一个最大的玩笑,在子明卷后一年出现的无用师卷乾隆不好意思说它是真的了而说这是假的里面最好的,所以只题了一首诗。所以有时候假的不见得就不好,有时候可以幸免于难。
问卿目空一切,乃时移事迁感概系之。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富春山居图》里画人的部分不多,山水是无限的,生命是有限的,思考人在山水中的渺小。黄公望把这些哲学,文学的东西变成了水穷跟云起之间互动的关系。
八十二岁的一个大痴道士,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不慕名利,一生给别人卜卦算命,尝尽所有人算命时候的哀伤喜乐,年过五旬隐居富春山畔,潜心学画,出名已经是八十几岁的老翁了。
黄公望画的不只是人,而是千年里漫长的历史,它是一个人一生的回忆。黄公望画的不只是他一个人,在千年的历史里,漫长的江水流过来的浅滩,激流,高峰。
这个山水不会因为我来我走有什么变化,黄公望希望元朝能够解脱掉受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的自己。
“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那是比君臣一梦,今古虚名还要重要的东西。所以他在下笔的时候这些都变成了他的文化记忆。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里又讲到严子陵。史载,严子陵,浙江会稽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刘即帝位,征召其为谏议大臣,拒之,归隐富春江衅,耕钓以终。相传刘秀称帝后,曾3 次遣使才访得严子陵入京,与之畅叙友情并同榻而卧。睡间,严以足压在刘秀腹上,刘亦不以为然。次日太史上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道: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自汉以来,严甘愿贫苦,淡泊名利的品质一直为后世所景仰。
严和庄本为同姓,只因刘秀太爱庄子陵而给他的太子取名为刘庄,只因百姓不能与皇室同名同字而后庄子陵改为严子陵。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那个断肠人大概就是他们,亡国了,他们不做官就在河边垂钓,在山里打柴,这个就叫渔樵传统。读书人可以变成渔夫,渔夫可以变成读书人,其实角色可以变换,黄公望这个里面有非常大的暗喻性。
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化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他希望以后所有的人讲到这张画,知道艺术创作多么困难,那个成就的艰难。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向来萧瑟处”的这种情感在富春山居图里流露出来,在蒋勋老师侧重讲述了这幅画里面的方方面面,从富春江的山水,到黄公望本人,从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到这幅画的流传,但是我们喜欢这幅画,其实更喜欢的是这幅画后面的故事。
2011年6月山水合壁其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黄公地下有知,大概会非常开心这件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