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学习周记(第四周,2015年2月4日至2015年2月10日)
把自己学习剑道时的学习经历、进步轨迹和思想走向记录下来。
一、回顾
(1)教练的话
这周第一节课是李教教我们如何发力。他说要把左手、腰,及左腿看做一条线,利用腰的力量把剑甩出去,但这个要凭感觉。老师说,挥剑的时候要有种拧毛巾的感觉,呼吸时要鼻子吸气,嘴巴呼气,保持嘴巴湿润,这样才能有效保存体力。冯教说,进攻时,要脚先跨出,手紧接着挥剑,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进攻距离。如果手先出,距离就缩短了。练习的时候,要多找与自己身高体型差不多的进行练习,才能顾及多方面的练习。如果是遇到高自己很多的对手,就要找到离自己最近距离的点进攻。例如像我这么矮的,遇到长得高的人,就尽量打do,因为打men手不够长。
(2)电影
这周看了一部电影叫《最终的武器·弓》,里面提到的执弓八原则。“共察地形,后观风势,非丁非八,胸虚腹实,前推泰山,发如虎尾,发而不中,反求诸己。”其中,“前推泰山,发如虎尾”,让我想起了之前师兄带我们的时候说的,脚跨出去的时候,身体要像一堵墙一样向对方撞去,这可以类比势如泰山。而把剑举起来的时候,其实双手还是很松的,如咏春的出拳,手臂放松才能保持更好的敏感性,更有利感应对手的走向而快速出击,这就像虎尾一样又轻又快。而之前老师说的拧毛巾则是击落的时候的一种力量,是很利落的,一般来说,旋转的力是最大的,而不同方向的旋转能使剑更稳,这都需要在练习的过程中慢慢体会。
在另一部电影《倭寇的踪迹》中说到,武士刀的剑法其实源于棍法。剑道一推一拉,杠杆原理这种普遍的说法看似类似,但是剑道主要凭左手发力这一点,感觉与棍法有点不一样,要进一步了解才能理清其关系。
(3)九型十三刀
第二节课是老师教我们打九型十三刀和kote-men。九型十三刀目前我学到了第六型,之前在贴吧中看到过,九型十三刀是剑道最基本的套路,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使用真刀的。很多老的老师都对目前缺乏对九型十三刀的练习感到不满,只注重竹刀的实战训练也有违剑道的初衷。
在九型十三刀的练习中,我还处于粗糙的记下大概动作阶段,但是我从中也感受到木刀训练的必要性。木刀的练习能让新手尽快熟悉,甚至熟记各种情况下的招式,也能对对手的反应有个初步的认识,给实战对抗的过程培养感觉。但是,木刀与竹刀也是有不同之处,木刀更多也倾向于表演,只能说培养一种基础的感觉。
(4)气势的逼入
老师时常在指导的时候说到一个词——“se-men-men”,一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他给我解释说是“气势的逼入”。气势的逼入,不一定是要有动作,也可以只是眼神,这又回到了之前冯教说的眼神交流。在冲击练习时,老师经常要求我们新人冲得越远越好,这也是因为要先有气势。
二、小结
这周的练习和电影,让我感觉到武术上有很多原理都是相通的。我们时常会对比某门与某派哪个比较厉害,哪个有用,但是忽略了各派有各派的特长,各门有各门的源流和承传,往往都是殊途同归。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时曾诟病其他的研究方法,现在回想自己当时是多么愚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