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安县:独游亚洲第一洞---卧龙洞》
龙鳞坡石林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寻龙山风景区”内,主要景观是寻龙山坡地上天然形成的石林景观,分布在卧龙洞景区主入口大门与“龙隐镇”之间的坡地上,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590米-660米之间。石林的高度一般在2-4米左右,最高者可达10米。在石林中,还有一些小的溶洞在发育。石林大部分由砾砂泥质及碳酸盐质胶结物构成,其中砾石直径一般在5-30CM之间,最大可达50CM。
龙鳞坡石林面积不算大,但是他的身世可谓古老。龙鳞坡所在的寻龙山,属于龙门山脉支脉,根据地质学家的分析,在一亿五千多万年前至一亿四千四百万年前,龙门山脉随地壳运动加剧升起,在古安昌河、古茶坪河等大小溪流的出山口处形成了大量鹅卵石堆积成的冲积扇,沉积了很厚的砾石层,这些砾石层被埋藏了大约 一亿二千多万年,形成了坚硬的砾岩层,但又受到了地下水的侵蚀,因而形成了地上的喀斯特石林和地下的砾石溶洞 。
世界上的喀斯特石林是很稀少的,砾岩形成的石林更是凤毛麟角。现已经出露的龙鳞坡石林面积约2平方公里,还有部分仍埋在古土壤中。出露的石林主要由石芽、溶沟、溶脊和落水洞、小地缝组成。石林多象形石,如将军石、飞马石、罗汉石、醉汉石等,而以恐龙象形石居多且形态逼真。
龙门山脉的这种奇特的砾岩层,备受世界地质学者的青睐,中国学者形象地把它比喻为“女娲补天”时剩下的“混凝土”,可见其历史的古老和品质的珍贵。
下图:位于龙鳞坡下的“国家地质公园”展厅
形成寻龙山、卧龙洞和龙鳞坡石林等地貌的岩石,是上侏罗纪莲花口组的砾岩,它是距今1.4亿年左右龙门山前的冲积扇相堆积。由于受印支运动的影响。龙门山在三叠纪末褶皱成山,并为龙门山前东侧平原和盆地的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下图:介绍寻龙山地质情况变迁的图片资料
龙门山砾岩形成后,受第三纪以来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又经抬升、剥蚀,并在岩层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皱褶和断裂,岩石的垂直张节理也十分发育,在第四纪以来的地质时期中,逐渐形成了卧龙洞、龙鳞坡等砾岩岩溶地貌。
下图:展厅内的“海绵礁石”和截面分析照片。它是地质学家判断卧龙洞年代的重要地质遗存化石。
下图:龙鳞坡-石林简介
下图:石林中的“千年藤廊” 简介 主要是紫藤
下图:步入石林,近距离观察“女娲补天”时剩下的“混凝土”。
下图: 前面一石,像是一个恐龙的头伸出拦路
下图: 古藤攀援在大块砾岩岩石上
下图: 石缝石隙中自然繁衍的树木
下图: 深不可测的狭窄洞穴---小地缝,是喀斯特地形的典型组成部分
下图: 望福楼下的石林 近处为石脊
下图: 此石上部洞穿一孔,很奇特
下图:如果没有这棵树支撑,从山上滚落的岩石就把小路截断了。但愿此树坚强、此景常在
下图: “龙颈幽径”这一带石林最高
下图: 登上石林顶部的小路
下图: 疑似飞来石
下图:悬崖下还有吓人的裂缝---落水洞
以上的6张照片都是在这条“龙颈幽径”内拍摄的
下图:人工砌筑的小池,
寻龙山砾岩喀斯特石林和溶洞是国家地质公园中的重要品牌,它发育在一亿五千多万年前至一亿四千四百万年前的晚侏罗世砾岩层中,是龙门山前砾岩喀斯特石林和溶洞的典型代表,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地质学者根据中国学者对寻龙山的报导,纷至沓来寻龙山。德国T BINGEN大学的J.WENDT教授曾二次来卧龙洞考察,他赞叹地说过:“这种大规模的砾岩喀斯特石林和溶洞在世界上尚未找到过类似的对比区,它的奇特在于喀斯特发育在砾岩中”。
(全文完)
2010年9月14日 发表
2014.4.16=404
2018.11.27 阅读:1287、评论:45 (网易博客)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