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

作者: liqiang2020 | 来源:发表于2022-10-06 15:29 被阅读0次

          随着范仲淹新政的失败,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不堪。特别是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得无厌,社会风气十分污浊。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眼里早就没有了国法。后来,开封府来了新任知府包拯,改变了这种情况。

      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在天长县做县令,就是现在安徽天长。有一次,县里出了一个案子。有个农民夜里把耕牛栓在牛棚里,早上起来,发现牛躺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有人割了牛的舌头。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来到县衙告状,请求包拯为他追查割牛舌头的人。这个特别能理解,因为一头耕牛相当一个重劳动力,你割了人家牛舌头,相当于要了这家人半条命。

      这个无头案子怎么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会儿,就给告状的人说:你先不要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

      农民本来舍不得宰耕牛,而且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宰杀的。但是,一来割了牛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久;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就不会追究法律责任了。

      那农民回家后,便把耕牛杀掉了。第二天,天长县衙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宰耕牛。

      包拯把事由问了一遍,已经心里就有了底,当下立刻沉下脸,大声说:好大胆的家伙,你把人家的耕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发人家私宰耕牛?”

      告状的人一听就呆了,没有想到祸水居然引到自己这里来了,马上趴在地上连连磕头,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原来,喝牛舌头的人跟那个农民有仇,所以先割了牛舌,等牛主人宰牛后再来告发。

      从那以后,包拯审案的名声传来了。包拯做了几任地方官,每到一个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杂税,清理一些陈年冤案。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了谏官,也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宋仁宗见开封的秩序混乱不堪,就把包拯调任开封府知府。

        开封府是皇亲国戚、豪门权贵云集的地方。以前,无论是谁当这个差,都免不了跟权贵勾结,接受贿赂。包拯上任后,决心好好整顿一下这种腐朽的风气。

      按照宋朝的规矩,要到衙门告状的人,先托人写状子,还得通过衙门小吏把状子传递给知府。一些讼师恶棍,就趁机敲诈勒索。包拯废掉了这条规矩。老百姓要诉冤告状,就可以直接到府衙门前击鼓。鼓声一响,府衙门就大开正门,让老百姓上堂控告。这样一来,衙门的小吏就做不了手脚了。其实,这里说得还不是很严谨,我曾上学期间阅读过冯梦龙《智囊全集》,里面就有小吏专门欺骗包拯的事件。所以最容易欺骗你的往往是身边最熟悉你的人。所以,祸害老百姓这个事,只能尽量避免,没办法全部消除,最重要一点,那个时候小吏可没有什么道德底线的,缺德的很。

      一些权贵听说包拯执法严明,都吓的不敢为非作歹了。有个权贵想送点礼物给包拯,想打通关节。旁人就提醒他:别白费心了,谁不知道包拯的廉洁奉公啊!

      宋仁宗非常器重包拯,把他提升为枢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里的生活照样十分朴素,与普通百姓没有区别。

      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正廉洁,不但生前得到了人们的赞扬,而且在他死后,人们把他当做清官的典型,尊称他为包公,民间流传着许多包公铁面无私、打击权贵的故事,还编成包公办案的戏曲和小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包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ry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