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场上最基本的维度最原始的维度是中路,从一方的球门到另一方球门的中点连线,是球场的热门区域,因为这里距离球门最近,到了地方抬脚就可以射门。
中路的人越多,就越可以掌握球场的主动权,因为中路的选择比边路多,既可以向前向后,也可以向左向右。
球场的第二个维度是高空和地面,身高的人可以玩高空,矮的人可以玩地面。
球场的第三个维度在人,球员喜欢向前走还是向后走,保守还是激进,这也是最为难以掌握的维度。
并非进攻球员就喜欢激进,防守球员就趋于保守。进攻球员的侵略性实际上更要低于防守球员。一般意义上的大多数防守球员侵略性高,因为他们完成抢夺球权,制造犯规,挤压空间的任务,实际上是一项激进的工作。而进攻球员反而需要保住球权,避免接触,寻找空间,是一种保守的策略。
有时候防守球员过多的一方会因过于激进而处于主动地位。而进攻球员过多有时也会因过于保守而处于被动地位。
个子高身体壮的球员会趋于激进,寻求争夺和对抗,而个子矮,身体差的球员反而会聪明的选择避免对抗。在这个层面,通常意义上的高大壮的球员处在防守位置,负责挤压空间。而小快灵球员负责制造和寻找空间。
这也与现代足球以防守和后场开始有关
试想如果进攻球员负责挤压空间,防守球员负责制造和寻找空间,思路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事实上已经有人这么做了,这让我想到了费尔米诺和高位逼抢。
试想在前腰的位置放置一个后腰,在中锋的位置放置一个中卫,会发生什么?
很多的球场概念会因此而被打乱和粉碎掉
事实上这与高矮胖瘦都无关,足球场上实际上没有中场球员,每一个球员在本质上都会成为两种球员中的一种——进攻球员和防守球员——这是从传统的分类来说,确切的说只分为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
这两项技术都与高矮胖瘦无关,因为在世界足坛,无论是前中后三场都有身高差异体重差异极大的球员。
球场上的高矮胖瘦通常会给我们造成很多的错觉,制造出很多虚幻的概念。
无球的人在场上就是为了有球,而有球的人就是为了把球拿住,不让无球的人把球抢走,球场里要产生一颗进球至多只要十几脚不间断传球,必然会产生进球,说的极限一点如果一支队伍可以保持99%的球权,这是具有碾压的优势的。
这样,球场上即不存在进攻和防守,只存在有球和无球,说到底,有球是什么,有球就是一种选择的权利,如果你一直有球,你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把球送进门里,有球是进球的必要条件。
如果你一直没球,那么就意味着不可能进球。
当然这里只是打一个比方,现实的比赛,处于被动的一方通常至少都有20-30%的球权,是有很多操作空间的。
再回到前面那个话题,这个时候,高矮胖瘦已经与足球的关键之处无关,球权才是有关的。在说深一点,与无效的球权无关,与有效的球权有关,有关的球权的效率。
168的坎特在后腰位置能做到十几脚触球一个抢断就能反击成功,170的哈维也可以在后腰位置上贡献上百脚的传球;194的费莱尼和189的布斯克茨也能做到同样的事情。
在锋线上,193的佩莱和173的阿奎罗都可以做到全场两脚触球就可以进两个球,185的C罗和171的中锋位梅西也可以做到场均50多脚参与传球,撞墙配合打穿防线的表演。
球场太过宽广了,以至于它容得下任何一个特点各异的球员。
他们唯一的差别在于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的差别,哈维和坎特的差别在于一个特别会带球和传球,而一个特别会逼抢和拦截,而C罗和佩莱的差别在于,一个特别会带球和射门,一个特别会抢夺高空球和用身体对抗阻碍和打乱对方传球的节奏。
当然世界足坛最流行前者,后者显得有点寒酸,但情况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费尔米诺在国家队和俱乐部两个层面都击败了梅西,拿到了欧冠和美洲杯,
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耐力,奔跑的持续能力惊人,就像一个前场的坎特不断对对方施压和拦截,这样就是前面提到的后腰前置,虽然这么说有些夸张,但在利物浦主打高位逼抢的1617和1718赛季,费米作为一个被放在伪9号位置的人,抢断数据达到了一个欧洲入门级后腰的水平,1.66和1.76。
而今年的欧冠冠军,也就是去年的欧冠亚军——利物浦,正是在中场排出了三位这样的人才,在锋线上除了费米自己还包括了逼抢也很凶猛的边锋马内。
米尔纳是本赛季利物浦打法的代表,利用极大的体能优势的无球技术的优势在中场和前场就开始压缩对方的有球空间,从前锋线就开始进行球权的争夺。
全队打法一体,利物浦可以说是凶猛版的巴萨,渣叔可以说是凶猛版的瓜迪奥拉了。
如果中场可以添一位坎特,这个阵容无改,可惜添不得。
我曾设想把中锋和中场球员放在后卫线上会不会大放异彩,阿贾克斯和北京国安帮我实现了梦想,小布林德在中卫线上表现优异淘汰了c罗领衔的尤文图斯,而抗韩功臣于大宝这赛季在国安摇身一变成了中超优秀后卫。
足球已经逐渐从进攻防守的分工游戏演变到了球权配置的游戏,如何高效的获得禁区内的球权成为新的争夺点,无脑控球进攻和无脑龟缩反击都已经无法满足赢球的需要了。
这个时候谁可以做好对球权的配置,才能赢得最终的冠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