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写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这里所描述的,就是畏难情绪。畏难情绪,指遇到困难想找借口或者理由逃避、拖延。任何人在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者事物时,都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孩子亦然。
比如说,没吃过的东西,就一口都不肯尝;或者,没做过的事情,连试一下都不愿意。而且任凭你怎样说服和鼓励都无济于事,孩子就是不肯接受他们不了解的东西。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的这种“新事物恐惧症”呢?父母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去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呢?
承认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新事物面前有所退缩,父母不要轻易向孩子保证,说“你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也不要满不在乎地说“没什么好害怕的”。忽视孩子的感受,或者试图让孩子远离他们不安的情绪,都没法让孩子更大胆。相反,孩子们会意识到父母不喜欢自己的情绪,接下来的一种可能是他们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去迎合父母,另一种可能是,孩子会变得越来越退缩。
父母应该做的是,向孩子表明,你理解并接受他的感受,你不会评判他们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你要让孩子知道,你完全能明白新的事物会让他感到恐惧或害怕。
跟孩子谈谈他大脑中的“担心”和“思考”
告诉孩子,我们大脑中有负责“担心”的部分,它让我们关注那些可能出问题或者令人害怕的事情。同时呢,大脑中也有负责“思考”的部分,它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处理那些担心和恐惧。
比如,有个孩子不想去学游泳,父母就让他想想,自己有哪些“担心”。孩子说:“我可能没法正确完成所有的游泳动作,还可能会沉下去。”父母告诉孩子,这是他大脑中“担心”的部分在工作。
接着,父母问孩子“你们班的所有人都是完美的游泳运动员吗?”:孩子说:“不是。”父母又问:“你们的教练会保护你们的安全吗?”孩子说:“会的,教练必须帮助每个人,没有人会沉下去。”说到这里,孩子就明白了,这是他大脑中负责“思考”的部分在工作。
这样一分析之后,孩子就不再害怕了,也更加能够理解并且控制自己复杂的情绪。
让孩子回想他成功克服恐惧的经历
比如可以让孩子回忆一下,他第一天上学时有多么紧张,他担心老师很严厉,同学们不友好。但是当他熟悉了学校之后,他的担忧就慢慢消失了,他开始喜欢上学。这就是一次成功克服恐惧的经历。当孩子为尝试新事物而感到焦虑时,让他说说自己曾经是如何通过努力来获得积极的结果的,这将对他有所帮助。
提前练习
如果孩子害怕下水,不肯上游泳课,那么在游泳课前,先让他去游泳池熟悉一下环境,这可以让他感觉自己更有控制感和更有能力。
总结一下,当孩子害怕接触新事物的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陪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增强信心。
具体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分别是:第一,接纳孩子的感受,第二,帮助孩子从“担心”和“思考”两个角度分析问题,第三,让孩子回想自己成功克服恐惧的经验,以及第四,提前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