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自在家合作法师“不二&昊佝”
对每个人来说,小时候的记忆是经常萦绕在脑海中的。
一般来说,最深刻的记忆中可能就是小时候的味道吧。味道里不仅有食物,还有风土人情,还有那些哪怕不整洁不干净,但充满温情的田园或墙壁斑驳的街景。
有人说,人越是喜欢回忆,说明自己的现状越让自己不适。在机器化大生产与工业文明的步伐下,很多事物都逐渐远离。不管我们愿不愿意,远离都在进行,并将继续进行。
前两天看了一个纪录片《风味人间》。
片子穿梭世界的各个角落为大家介绍美味,除了那些在摄影机下被拍的美轮美奂的食材之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那些普通的家常菜。中国传统的饮食,透露着中国人朴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山里的笋,炉上的馍,老奶奶腌的菜。
评论里有人说“这些食物都是有灵魂的”,多美的一句话!食物是被用心做出来的,它不仅仅是用来填饱肚子的,更是对人们与世界的联系,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朴素表达。
假如我们只是时代机器的一个部分,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存活以及高效率的存活。所以,吃,吃饱就行;行,到达目的就行;获取,简洁快速就行。发展的目的并是为了发展本身,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人会说了,现在忍受不能成为自己的状况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成为自己,因为现在没什么资本,等熬过这一阵就好了。其实有时人生最大的错觉在于:
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未来,认为当下做不了的,未来一定会做,其实很多情况是,当下你做不了,未来就更别想去做。你熬过了这一阵,还有下一阵,下下一阵。
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初中老师告诉我们,你们现在辛苦点好好学习,等考上高中就好了。等我们上了高中,高中老师依然如此告诉我们,现在辛苦点,等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没想到读了大学又来了就业的压力,就业后又来了结婚、买房的压力……
无穷无尽,根本没有一个幻想中未来的那个时刻。
所以,拥有灵魂,并不能寄托于明天的幻想,而是当下的选择。并不一定需要多少物质的支撑,并不需要多么空余的时间。一顿自己做的饭,一定比叫的外卖有灵魂;一次两三好友的短途步行,一定比坐上飞机直达的景点更有灵魂;花几天时间读完一部经典,一定比听网络上10分钟的解说有灵魂。
想要“有灵魂”,更重要的是有对有灵魂事物的渴求。这种渴求需要些耐心,需要些时间。在农耕文明社会的祖先们似乎都有足够的耐心。春天的播种,需经历夏季,到秋天才能收获。今日想要对远方亲人诉说的话,需要等好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传达到。那些做好的约定,会花上一生的时间去履行。
如今这些,对现代文明社会的我们看起来似乎完全不可能了,我们很实际的都要问值不值?划不划算? 如果谁还能等待半年的时间迎来一次小小的收获,那他一定会被现代化生产淘汰。如果谁接到远方亲朋好友的一句问候,不能及时的回复,那他可能也就从此不必再回复了。一辈子遵守一句承诺?太划不来。
“有灵魂”本来就是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像爱、素养、道德和正义等,它是需要被感觉的。然而,这一切如果不能像打游戏一样,打一拳就会有一个及时的反馈,人们就不会太感兴趣,所以如今甚至有关心灵的修炼也被一些人大肆鼓吹可以速成,可以被计算,比如告诉你把什么事做了多少遍,就可以得到某某感应,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能提升多少多少境界。
心灵的修炼一定不会像蒸馒头一样,用一定量的水和上面,在一定的温度下,蒸确定的时间就会成熟。心灵的提升,可能是你穷其一生也许不能进步一点点,也可能是你全身心投入了一段时间,就得来意想不到的进步。它没有办法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谁也不能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可我们太需要一个确定的答案,所以那些传统的方法已很难被大众再接受。
老师父说板凳须坐十年冷,小徒弟说出名要趁早;
老师父说要依经典,小徒弟说经典经过科学分析是错误的;
老师父说土豆是长在树上的,小徒弟说这分明是胡扯;
老师父罚小徒弟一天不准吃饭,小徒弟立马大叫,吃饭是我的权力,你不能侵犯我的人权。
不知道是人们变聪明了,还是那种方式完全过时了。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有人说这是抛弃,不应该,有人说这是更新,正常的优胜劣汰。无论是抛弃还是更新换代,那些都将离我们而去。而我们大部分只能选择迎接新时代,适应新时代。随之而来,各种方便快捷的事物应运而生,满足我们所有心理、身体的需求。你看,那些留存在世间的“活化石”都已开始焕发新的样貌,或是取悦,或是融入这个眼花缭乱的伟大时代。
但,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会“有灵魂”吗?
也许你不屑一顾,说灵魂根本就是一个扯淡玩意儿。
那……就这样吧……干了这杯橙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zizaipla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