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叫 XXX 毕业于 XX 大学 ”。
这是很多毕业生找工作做自我介绍的开场白。学历就像一个入口,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第一张名片,它最直接的作用,可能会体现在你找工作的时候某些企业会不会给到你入场券。
如今国内考研大军队伍,国外留学大军队伍每年只增不减,给学历镀金成了很多人的追求。在广大留学群体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在 Master 和 Ph.D.之间纠结,不知该选哪一个。今天棕榈君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Master or Ph.D. 这道选择题。
Part 1
不申 Ph.D. 我就是全家学历最低的了
最近棕榈君遇到这样一位同学,她叫木木,正面临选择 Msater 或 Ph.D. 的问题。
木木:“其实我不是很想申 Ph.D.,我觉得我现在本科毕业,读个 Master,然后毕业后找个喜欢的工作也挺好的。如果读 Ph.D. 的话不知道我能不能坚持下来,怕到时候没办法毕业。”
棕榈君:“那你申 Master 就好了呀” 。
木木:“可是如果不读 Ph.D. 的话,我就是全家学历最低的了”。
木木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希望她能读 Ph.D.,以后做研究。而木木却不喜欢科研,自己比较倾向于申请 Master,但是又担心自己之后的学历给全家拖了后腿,所以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不光木木,其实也有很多人在选择 Master 和 Ph.D. 的时候都犹豫不决,只不过可能面临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有的人喜欢学术,喜欢研究,但是不清楚选择 Ph.D.未来学习生活要面临什么压力
有的人单纯想要追求学历,完全不了解 Master 和 Ph.D.的区别
有些人可能迫于家庭压力,在自己兴趣和父母期望之间进退两难
······
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来聊一聊 Master 与 Ph.D. 究竟该如何选。
Part 2
不要只看到 Ph.D.的光环
还须做好迎接光环背后那些阴影的
准则一 深思熟虑,理智抉择
“很多人都羡慕读博能享受到的光环,却不知道那些光环背后的阴影”。很多时候我们看问题过于表面,深思熟虑之后,这条路却未必适合你。
√ 全奖+TA/RA机会,相比读研花费少
√ 丰富的人脉资源,与优秀的人相伴
√ 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
√ 可以纯粹地专注于自己热爱的领域······
以上这些都是令人羡慕的 Ph.D.的光环,所以很多人当初申请时全凭满腔热血,但真正就读后才幡然悔悟。(没错,接下来小编就是来泼冷水的)
说起申 Ph.D. 的理由,小编听到的答案无外乎以下几种:
⊙ 真切热爱学术,想要在热爱的领域钻研:吾爱学术高于其他;
⊙ 自己和家人的面子:瞧别人家的孩子多厉害,是博士呢;
⊙ 省钱:读研奖学金不好申,读博节省开支,但是否性价比高不好说;
⊙ 好找工作、起点高:起点高认同,但好找工作未必;
⊙ 赚钱多:坚持下去,5 年之后可能会看到回报,但也可能要继续忍受清贫;
⊙ 证明智商:证明智商的方式有很多,何必想不开选择最难走的一个······
说这些小编不是刻意泼大家冷水,而是为了提醒大家:我们不能只看到博士的光环,还要想清楚读博之后你即将面临的挑战。在选择之前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读博是为了什么?
是否真的热爱科研?
未来是否能接受专心学术的孤独和可能面临的清贫?
你有足够的能力吗(自制力、自我驱动力、创新力、智力)?
你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吗?
在做决定之前,你是否想清楚了以上问题?今年我们看到了太多博士因为各种压力选择不归路的新闻事件。这些新闻下面总会有人评论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非要想不开,走极端的路。但实际上有些痛只有读过 Ph.D. 的人才会懂。
读博之前满腔热情,最开始做研究时每实现一步突破就觉得自己距离诺贝尔奖又近了一步,天天过得热血沸腾。但是后来各种被否定,论文没有思路写不出来,研究没有进展,毕业延期,各方的压力轮番涌来的时候,你是否还能扛得住?
我们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把一个错误的决定坚持到底。大家在决定读博之前不妨好好想一下以上问题,想清楚再行动也不迟。如果你科学评估之后发现自己确实具有学术热情和学术能力,并且想要走学术路线,那就大胆去申请,努力去准备吧。我们特别鼓励那些真正想要读博的同学去追求自己的心之所向,也提醒那些没想清楚的同学提前做好 research,避免盲选。
Part 3
Master 和 Ph.D. 的区别你知道吗?
准则二 提前了解避免盲选
盲选的结果有可能是惊喜,也有可能是惊吓。
说起 Master 和 Ph.D.的区别,就不得不说他们在人才培养方式、申请难度、录取要求等方面的差别了,其次才是学什么,去哪儿学这一系列的问题。
人才培养方式和目的区别:
MS 更侧重所学习的知识能够应用在实际工作当中,以应用和就业而为导向;而 Ph.D 更侧重培养学术研究所需要的人才,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
Master 申请和 Ph.D. 申请区别:
文书区别:对于 Ph.D. 申请来说,文书中的重头戏就是向教授展示你自己的学术潜力与能力,介绍自己的科研经验。通过这些直观展示你对科研的热情和长期规划,而对于研究型硕士的申请,文书的要求基本和 Ph.D.是一样的,只是录取标准会比 Ph.D.低一些。
申请难度区别:需要提醒准备申请博士学位的同学,Ph.D. 申请的难度要比申请硕士学位难度大很多,在前期申请项目的时候需要进行套磁,提前寻问教授是否招生。如果有拿的出手的科研成果,在申请中很加分。
学什么?
总的来说不同的专业,Master 和 Ph.D 阶段的性价比也不同。比如偏应用的商科专业,大多数学习时间短,并且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偏实践,基本上大家都会选择 Master,另外也有一些偏研究的专业,比如生物、物理等专业,这些专业学的越深入含金量越高。
去哪儿学?
关于 Master 和 Ph.D.不同国家也有区别。以理工科 Ph.D. 为例,
英国:一般 3 年左右,学制比较短。上课比较少,纯写论文,一般要求 3 年左右发文章,奖学金比较难拿,大多需要自费。
美国/加拿大:一般5—7年,入学就会进实验室。如果有rotation,一般rotation半年左右。第二年左右需要考过博士资格考试,第三年以上视文章发表情况决定何时毕业。大多数全奖,少数需要自费。
所以在选择国家的时候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再做决定。
Part 4
他们是全家学历最低的人,但是依然过得很精彩
准则三 遵循内心最重要
问问你自己:你喜欢的究竟是什么?
选择标准千万条,但是小编还想告诉大家棕榈君觉得最重要的一条:遵循内心。在各种压力的包围下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出忠于内心的选择。
今年因为翟天临的学术注水事件,激起了人们对于学历的大讨论,也让更多人关注到娱乐圈的一些真学霸。比如王力宏和高晓松,有着亮眼学历和经历的两人却纷纷自我调侃自己是全家学历最低的。
王力宏:“我是全家学历最低的那一个“。本科毕业于威廉姆斯学院的王力宏,硕士毕业于伯克利音乐学院。他的曾外祖父许凤藻是中国海军将领,奶奶许留芬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担任过台北市商专会统科主任 。王力宏的舅爷是史学家许倬云 ,哥哥王力德是芝加哥大学博士,弟弟王力凯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 。
高晓松:“硕士生在我家就是文盲”。高晓松出生于清华大院,外公是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中国著名力学家和教育家;外婆是北航的筹建人之一,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著名流体力学家;爸爸是清华大学教授而妈妈则是梁思成的学生,就连外舅公都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在全家学霸包围的情况下,王力宏和高晓松确实是全家学历最低的那一个,但是他们都活出了精彩的人生,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举以上两位的例子是想告诉大家,不管是选择 Master 或者是 Ph.D.,前提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试着问一问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不喜欢科研,那读 Ph.D.未来 5—7 年捆绑在实验室做研究的生活我是否能够接受?
总而言之,以后的路总是要我们自己走,不要因为盲目攀比或者是面子问题而被迫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遵循自己内心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小编也整理了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集中为大家做一次答疑,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Q&A
Q:一旦选择了PHD是否能够坚持读下去,之后能转 Master 吗?
A:也许你会了解到,如果在申请时选择 Ph.D,就读一段时间后可以拿到 Master 的学位。之后如果放弃读下去,Master 学位还可以保留,这样做的学费比单独去选 Master 项目要低很多。
但是这种做法很不道德,提醒大家最好不要这么做。虽然这种方式确实会省一笔学费,但这种行为不但会影响教授的科研规划和进度,更会让教授对同国籍/种族的同学产生负面印象。我们的一位导师告诉我们,他认识的一位教授,正是因为有被中国籍学生退 Ph.D 的经历,而很长一段时间都对中国籍学生心存芥蒂。为了自己和后来人,请不要选择欺骗。
Q:该不该为了奖学金选择读 Ph.D.?
A:从事学术研究并非进入象牙塔,同样需要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承受工作压力,参与竞争和挑战,而自己的学术研究也可能不受导师和学界的认可,甚至导致毕业遥遥无期的情况。所以,如果不是对科研有着纯粹的热爱,选择 Ph.D 一定要慎重。
总的来说,不管是选择 Master 或 Ph.D.,都需要从自己的人生规划出发去选择,不要盲目跟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不用看着别人如何如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