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启读书笔记

重启读书笔记

作者: 鲁大师665 | 来源:发表于2018-03-23 23:08 被阅读217次

    天黑了,我如鬼魅,悄无声息。

    ​​​好久没有写文字,多次有提笔的冲动,却仍是惰于心,只是生活终归要找个出口去记录,此次不为它人,直面我心,不絮情,不滞物。

    ​近期读的书包括余秋雨的《泥步修行》、杨先生的《我们仨》、沈从文的《边城》、慢三的 《这么大的雨还要去买裤子么》,《泥步修行》仍然是余秋雨先生走遍大江南北对文化的探讨,上一部余先生的书好像要追溯到《文化苦旅》系列了,之后都没搞清楚余先生在做什么,现在看来余先生仍然奔波于各地,只是之前只是在探讨文化,现在却是提升到修炼内心,文笔上看掩饰不住对自我的欣赏,内容上看余先生更像一个学者,大情怀而博学,奔走于深度探索世人遗失的文化并立志用文字将其发扬光大,结构清晰。作者本身优越感溢于文字之间,吃不消。《我们仨》大家皆知,之前鉴于世人过于传颂而不读,上个周末一口气看完,书不长,却感人至深,读之前就在想杨先生会以怎样手法描述一生中至亲一个个接连去世的拗痛而又不落俗,读时明白大概最深的悲痛是没有力气悲痛,思念会随着时间反复入梦,醒来的身边却是无尽的黑暗,记得最深的一句话是女儿和丈夫依次去世后,杨先生的描述为“内心像血泡往外冒”,这是至深体验,不屑于世间庸词。之前也一直在疑惑杨先生这么有才华的女子,流世著作并不多,看后也终于解惑。看《边城》始于那句“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一直以为出自《边城》,而后有了这个情怀一定要把这本书看了,看完却发现没有这句子,才知晓这句是沈先生写给自己学生张兆和的情书里提到的。《边城》本身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边陲小城,谈不上与世独立,却恬静美好,世界淳朴的让人反省自己的灵魂。故事里满是真善,世间其实并没有那么善,只是沈先生的笔中处处透露出的是善,文笔独具一格,清新美丽,从没有在其他人身上看到,此大概是沈先生能名流于世的主因,学不来。慢三是谁,之前我不知道,现在仍然不知道,《这么大的雨还要去买裤子么》读这本书纯熟偶然,在书店踌躇良久,看名字有趣心又烦躁而读,故事讲现在都市人内心的彷徨,更多的是无奈,文风简短,结尾处也引人无限沉思,文笔与前几位大家比确实要稚嫩不少,可供一时解烦除闷用。

    近期已经看的书说完了,在看的书总要立flag的,《菊与刀》、《陆犯焉识》,《菊与刀》读之前一直以为会枯燥无聊,可是翻阅之后才发现是个思考者系列,不忍释卷,系列还包含了《乌合之众》等,想把这个系列认真看看,并且目前看来值得读两遍以上,看完再赘述。《陆犯焉识》也是在书店偶然翻起,也引起了很多思考,当初一直比较排斥严歌苓,因为感觉上像李碧华类似女性作家,思维敏感,溺于情,可目前看来和预想差别很大,此书仍在读,价值在于反复思考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结构和情节的衔接,亦然看完赘述。

    路在脚下,不惑不慌,于书多读多思多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启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yf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