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书记让我去单位商量11月份的产品推介活动。辽宁将举办辽洽会,但是书记的意见是参加辽洽会对中小企业来说获得感较低,他建议去浙江宁波。
局长倾向辽洽会,理由是辽洽会市委已经定了,如果再自己组织浙江的活动,怕忙不过来,并且考虑到疫情的不确定性,不合适组织太多活动。
最后,会议决定让我回去向指挥长报告,听一听指挥长的态度再定,如果支持,则在浙江也举办一期。
今天开读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虽然在大学期间就从各个渠道了解了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也读了马斯洛的其他著作,却一直没有读这本经典。
他在第二章“问题中心与方法中心”探讨了一个观点,我深以为然。
其实核心观点很简单,就是要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但事实上,学术界普遍是以方法为中心,尽管多数人并不一定会意识到。
这一问题在经济学界尤其普遍而严重。为了模型的完美,为了数学技巧,完全不顾假设是否符合现实。
他在书中提到:方法中心论往往将技师、“设备员”放在科学的核心地位,而不是“提问者”和解决问题的人。方法中心论也往往过高地估计量化关系,并将其视为目的本身。他认为,以方法为中心的科学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让自己的问题适用于方法,而不是反过来。
他还提到,方法中心论的另一个强烈倾向是将科学划分等级。比如,认为物理学比生物学更“科学”,生物学比心理学更“科学”,心理学又比社会学更“科学”,而这种分级的假设只是基于这一学科的技术是否优美、精确、完善,更简单地就是是否应用了数学。
所以,经济学为了显得更“科学”,大量引进了数学的方法。这使得经济学院的学生比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生更加自豪。
但是,从问题中心论的角度来看,这是很荒谬的。
有人曾经问雅克.洛布究竟是心理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还是哲学家,他只回答:“我解决问题。”
他认为,如果我们把科学定义为对真理、顿悟和理解的追求,定义为对重要事物的关注,那么,要将科学家和诗人、艺术家及哲学家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关心的可能是同样的问题。
他还认为,方法中心论往往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科学上的正统,而正统一旦出现,就会将其他领域排斥为异端。这种态度对社会科学来说是尤其危险的,而事实上社会科学中存在大量这样的学术权威把持着正统的话语权。
我曾经在头条上评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大的区别是对待权威的态度,自然科学领域,大家拼命追求的是证明权威是错的;社会科学领域大家拼命追求的是用权威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