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对《大学》的理解(六)

对《大学》的理解(六)

作者: 新民日新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09:30 被阅读5次
    对《大学》的理解(六)

    七、关于修齐治平

    修身,既然讲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为什么又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实际,格致诚正都是修身,格致是学问、通情上的修,诚正是德行涵养上的修。一个有了格致诚正基础的人,如果执掌权力,哪怕是家庭家族的权力,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公正。所以修身这一部分反复强调去私:注意呵,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齐家,家庭、家族是国家的缩影,是施教化的开始。齐家以礼,家的范畴内须臾离不得的孝悌齐(妻齐也,同辈齐也)慈,在国家的范畴内就变成了事君事长使众的道德基础。所以古人说“求贤臣于孝子之家”。齐家对于治国表现出来的意义在于以身作则形成号召,因为上兴下效,所以说当政者“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当政者要谨慎自己的言行,因为你可以“一言偾事,一人定国”。还要知道,齐家不是朝夕之功,要带着爱心耐心诚心去做,“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治国平天下,想要平天下得先把自己的国家治理成表率,否则就有违本末终始知所先后的要求。怎样治国,关键在形成好的规矩风气,即絜矩之道。有哪些絜矩:子(君)帅以正,孰敢不正?推己及人,己(君)所不欲勿施于人;己(君)欲立而立人,己(君)欲达而达人。做到这些就做到了有德,做到了“有国者不可以不慎”,就可以避免因辟为天下僇。有德是治国的根本,“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所以“君子先慎乎德”。有德则得众得国,可以说德是治国的根基和开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又是一个本末终始的体系,这个体系里德是本,财是末,人是关键,财又紧紧连着人性。因为有德行而聚拢的人心,要维护发展这个局面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在财的分配问题上不能与老百姓相争,要公平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因为道理很简单:“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个很可怕,你抢他也会抢)”,最后“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在财的问题要懂的生财有道,即“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而且,要以财发身,不要以身发财。二是要用有德行的介臣。介臣什么特征呢?可能“无他技”,但“断断兮,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也就是真诚、宽宏、包容。具体表现为: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重用这些的介臣,保国保民,疏远这样的介臣,国运难久。

    八、其他收获,主要来自叶曼先生讲课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履霜坚冰至。叶落知秋。

    说食不饱。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古之人为己,今之人为人。

    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做者是。

    财帛儿女动人心。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可以无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可以全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大学》的理解(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bo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