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看到这本书,想到的第一句话。转眼间,袁老已经离开我们将近一年了。
为了改良水稻品种提升产量,袁老在一片片田、一株株稻中寻找优秀稻穗,最终在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6株。他用这些稻穗的种子培育出杂交水稻并大范围推广,不仅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还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大量增产。在袁老一次次寻找稻种的过程中,他已经变成了一粒种子,扎根在了中华大地上。
正如《种子:走出迷茫,找到人生和工作的意义》这本书所阐述的:找到最合适种植种子的地方,你就找到了人生目标,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袁老就是将自己的种子,种植在了杂交水稻这一领域,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最终硕果累累。
《种子》这本书是由美国产销书作家乔恩·戈登所著,是他“积极改变半小时”系列图书之一。这本书很短,静下心来花费1-2小时就能读完。如果你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迷茫,感到困惑,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从,或许这本书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1.把种子种植在合适的地方
《种子》这本书是以主人公乔希的故事为主线展开的。主人公乔希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表面上年轻有为,事业有成,看起来前途无量,但他却迷茫了,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从,每天浑浑噩噩提不起劲来,找不到工作的目标和人生的意义。
正在此时,乔希偶然间遇到了一个农夫,农夫给了他一粒种子。农夫告诉乔希,找到最合适种植种子的地方,就能找到人生目标。
乔希听从农夫的建议,回到故乡,回到大学,回到以前工作的地方,却发现那些都不是种植种子的地方。最终面试新工作路途中的偶然谈话,让乔希意识到,最适合种植种子的地方,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我们总是希望以后会怎样,总是想等我长大以后,等我毕业以后,等我……以后,仿佛“此时此刻”不是人生,远方才是。
但我们忽略了当下的力量。人生在于每个“此时此刻”,人生就像舞台上的戏剧,每个“现在”都是“过去”的结果和“未来”的起点。每个“现在”都隐含了未来。
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就像网络上很流行的那句话,你在三四月做的事,七八月就会有结果。你在当下种下的种子,会在未来发芽,开花,结果,收获。前提是你要先找地方种下种子,而种子不能种植在过去,也不能种植在未来,只能种植在当下。
2.人生的四个阶段
播下种子后,只要有了充足的条件,人生的种子就会开始生长。《种子》这本书中介绍了人生的四个阶段:准备阶段、种植阶段、成长阶段、收获阶段。
第一个阶段:准备阶段。这个阶段是你在种植种子之前的准备,比如你的家庭、你的天赋、你的经历等等。在这个阶段你可能会遇到逆境,但如果你能够战胜逆境,逆境会让你变得更好,可以让你做好实现自己人生意义的充分准备。
第二个阶段:种植阶段。种子被种在地下的时候,必须放弃自己的梦想和欲望。不破不立,只有种子死亡,才能破土而出,发芽滋长,不再是刚开始不起眼的种子。
第三个阶段:成长阶段。成长是振奋人心和充满挑战的人生经历的副产品。不同的人成长阶段的时间不同,但一旦你决定将种子种植下来,就会开始成长。
第四个阶段:收获阶段。当你走过前三个阶段,就会自然而然的走到第四个阶段。你收获的果实会将成为别人的种子,影响更多的人。
3.找到人生和工作的意义
你为什么经常感觉到疲惫,整天浑浑噩噩,明明感觉没做什么,却总是很累?仿佛永远都休息不够,晚上精神抖擞,白天上班萎靡不振。
因为你没有目标,找不到工作的意义。让人疲倦的不是辛苦工作,而是心理的疲惫。
《种子》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意义导向型人生”。
所谓“意义导向型人生”就是要找到你人生的意义和使命。人累坏不是因为工作太忙,而是因为忘记了从事这份工作的初衷。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每天被调皮捣蛋的学生气得半死,被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考核压的喘不过气来,若是你总是从这些方面来看待工作,毫无疑问你会工作得很痛苦。但如果你把自己的工作定义为为祖国培养英才,为社会培养栋梁,赋予工作伟大的意义,那么你的工作将会顺利很多。
从事什么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到工作的意义,投入百分一百的精力和热情,发挥自身价值。“如果你真的想成功,那么发挥自身价值的欲望就必须比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更强烈。这样才能二者兼得。”
4.写在最后
事出必有因,万物皆有时节。你很重要,你的存在很有意义。放慢脚步,放平心态,让生活的过程塑造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