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梳理了一下近期听书感想精华,打包分享给你,希望能有所启发。
1
# 情绪管理
我们是理性人,更是感性人,情绪是更为底层的设定。
就一般个人体验来说,我们可能无法定义那么多的情绪。
也就是一般的喜怒哀乐、欣喜、恐惧、悲伤、困惑、懊恼,等等。
对待情绪,既来之,则安之。
大白话就是,情绪来了不用太较劲。
个人有那么几点经验体会。
首先,觉察。
主动觉察自己正处在怎样的情绪中,而一旦开始觉察情绪,关注点会从沉浸于情绪感受,转向情绪本身。
其次,分离。
要知道,某种情绪之下的念头,不是自己所有的想法,更不是自己,两者是不一样的。
这么想,有利于我们从情绪中抽身而出。
最后,适度。
无论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适可而止。
太过高兴,也许乐极生悲;沉迷悲伤,也只会自怨自艾。
情绪是一种体验,是我们生活中的必然经历。
与其被情绪左右,不如处在当下,体验、觉察、分离,让它来,随它去。
2
# 爱的多重奏
每个人都在谱写着自己的生命之歌,和所爱之人共同奏响爱的多重奏。
从一生的长度看,爱情的多重奏,是年轻时候的炽热猛烈,中年时候的同甘共苦,晚年时候的简单质朴。
亲情的多重奏,是小时候无忧无虑,长大后忙忙碌碌,再后来安享晚年。
友情的多重奏,是年少轻狂仗剑天涯,是中年闯荡天各一方,是晚年时光都付笑谈中。
从不同的角度看,人生就是不同的多重奏。
旋律有时激荡,有时舒缓;有时沉郁,有时奋起。
我们都需要经历生命中不同的境况。
重要的是,在每个阶段,每种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和所爱之人,将荏苒时光谱写出爱的乐章。
无论面对的是压力山大的工作,还是岁月绵长的生活,我们都能携手并肩,向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一往无前。
3
# 双重贫困
《我在底层的生活》一书作者,体验底层人的生活,疲惫不堪,为了微薄的工资而挣扎着。
可是,她只不过是一段时间内沉浸其中,而后可以抽身离开。
那些真正处在底层的人,真真切切地过着这种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如果辛苦就能致富,那么富翁都应该是身处底层的体力劳动者,就像作者遇见过的那些人。
可见,贫穷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书中的故事告诉我们,贫穷是需要感同身受的,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切身体会那种痛苦。
对于他人的穷困处境,我们要理解,更应包容,不要轻易评判。
因为你我不知道,那个深陷贫困的人,都在经历着什么,他已经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也许,他使尽了全身力气,才勉强活出这个模样,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
另外,看作者的打工经历,我们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虽然,我们很多人并没有生活在底层,可也在为了生活富足而忙碌。
像书中提到的,低薪工作让人物质和精神双贫困,越穷越忙,越忙越穷。
这里的穷,不单是薪资少,也是忙到没有时间提升技能、扩大视野,忙到无法成长,最后只能挣当下的辛苦钱。
长远来看,这点辛苦钱,也不是以后能持续挣得到的。
所以,忙碌是好事,说明有事做、有价值,不过也要警惕别因为忙碌而失掉了成长的机会。
4
# 看人的艺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
这个模式,会从他对空间、物品的使用中反映出来。
我们可以透过表象,看优秀的人是如何使用空间、物品,体现出来怎样的思考方式。
不仅现实中的空间,网络空间也是一样,因为它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对于向优秀的人学习,这也是一种途径。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去洞察他内在的身份故事,他自己如何定义自己,怀揣什么样的使命愿景。
进而模仿学习优秀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一开始先生搬硬套,后面不断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慢慢地潜移默化改变自己。
5
# 负熵为生
很多事情,换一个视角后,就会发现新天地。
用物理学的理念看待生命,就是这样。
既然自然界中始终存在熵增的趋势,那么生命就有熵增的趋势,而放任自流,就会走向混乱,甚至更快地到达终点。
所以,生命的存在,本身就需要对抗熵增。
生命以负熵为生,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寻求有序性。
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的生活中再遇到混乱的情况,也就能心平气和地面对了,消除混乱,增加确定,这是生命存在的方式。
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平时主动减少熵增,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富有条理,让思考、行动清晰可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