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作为一名学生党,我们并没有放假,整个年级的100来号人待在一个大大的教室里,看着投影仪里的老师,准备着考研的课程。
白天上课,晚上大家就在自习室自习,尽管没有白天的人多,但一眼望去,还是近乎挤满了整个自习室。
白天上课上的疲劳了,晚上就拿出kindle阅读器,打开一部小说阅读一下,旁边的同学在抄着书上的笔记,看我在旁边一直看小说,估计也不好意思说些什么,就拿着书上的一句话,递过来说:“晨风,这句话什么意思呀”。
我看了看上下文,准备像以往一样笑嘻嘻的说我也不知道时,发现那位同学一直在看着我的阅读器,然后转头向我望一眼,我沉默了会儿,那位同学就拿过那本书,自言自语的说,好像去年××大学就考了这个题目,而××大学正是我想要报考的学校。
虽然我心里知道那位同学是善意的提醒:马上就要考研了,时间不多了,这个暑假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不能浪费。当时心里琢磨了好几分钟,也挺感谢那位同学,不过还是不打算说自己的想法。
之前在高中时听一个年级主任讲过,学习要讲究方法,讲究效率,在广播里和我们说:要提高学习效率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想办法提高注意力,募集大多数的神经元集中于一件事情上面。然后讲了两个方法。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 二:完成任务后尽情放松。
听着非常简单,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并不容易。首先,得要在确定好任务后安排一个合适的完成任务时间,时间长了,显得轻松,不利于提高效率;时间短了,心理上的压力就过大,不利于持续的学习。
其次,是要在完成任务时不受外界的干扰,不能学一下,就刷一刷朋友圈,看看手机有没有人发消息。然后,就是要给休息时也安排一个时间,规定如果是15分钟,那么就要在这15分钟内尽量的放松自己,要保持大脑空白,尽量发散自己的注意力, 休息完了之后再接着下一次的任务,如此循环往复。
然后就此观察一起学习的同学就发现,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是不容易清楚自己在干些什么的,学习的时候一边抖动着大腿,一边嘴里嚼着东西,这时的注意力发散到大腿的肌肉抖动的感觉上,发散到嘴里食物味道的品尝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学习效率较为底下。
于是,这就清楚了,为什么有些人看似是在勤奋的学习,最早来最晚走,但还不如一些时常出去散散步,没事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的人。
因为你看到的他们在玩,实际上是他们在学习过后的放松,而他们在集中注意,全神贯注的短短学习时间,自己则以为像他们一样在学习,殊不知,其效果是天差地别的。
虽然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比起积累来说,学习方法应该是排在第二位的。
李笑来老师说过:所有的学习本质上有两种途径:一是方法,二是坚持,而坚持(积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曾经有人请一位专家来修一台坏了的电视机,那位专家看了看了解情况后,就在那台电视机的上面拿一把小锤子锤了一下,打开电视机,好了。
那人问专家多少钱,专家说1000,那人吃了一惊,拿锤子锤一下就要一千?早知道就我来锤了。专家说:拿锤子锤一下的成本是1块钱,但是要知道锤哪里,用什么样的力度来锤,却要值999。这999的成本就是过去若干年自己学电气专业知识、若干时间修理电视机经验的总和。
看金庸先生的小说,里面时常讲的是哪一位侠客受伤了,比如说给人打了一掌,去到哪个地方找名医治疗,但即使是名医,也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要经过7天针灸,半个月的中药治疗,在喝中药的时候还要肠胃如百虫侵咬,在经过数月的自我内力调和才能身体逐渐康复,但为此也留下了诸多后患,减免了多少年岁等等。
再比如修习一门功夫,初入江湖,往往和高手一过招,高手就瞬间知道你的内力修为有多少,若不自量力,往往一把扫帚就能将你打发,不费吹灰之力就置你于身体动弹不得之地,过后自己就会思量,自己还需要多少年才能将武功修为练到如此境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于是,找个静处好好修炼。
人们常说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可能并不仅是让孩子从小就得到最好的,比别人在某方面有了更大的优势。而是让孩子从一开始就从事某方面的积累,同样一件事,你做十年和别人做一年其中的功效是完全不一样的,除非这十年中做这件事只是不断地重复,而没有改进和提高。于是,我们就能知道,归根结底,还是过去的积累在起作用,在给人与人之间的各个不同方面分层,有了高低之分。进而高低之分也影响着其他方面,而积累是急不来的。
或许我们不清楚为什么一个人积累了就能达到不同的境界,人与人之间就有了差别。但无论如何,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曾经自己做过的事情,只要自己持续在做,就应该有足够理由相信,我一定是可以胜过那些曾经没有做过,或者曾经做过但未坚持过的人的。
因为过去的时间摆在那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