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第二套教学大纲是为掌握第一套大纲而进行的铺垫,而第一套大纲是掌握的知识技能,这两者之间的要有的一个桥梁,即教材或材料中的一些特殊区域,一些矛盾交错的地方,能够引出深刻问题的地方,这些问题形成一种深刻的刺激,这种刺激有助于形成新的经验(掌握第一套大纲),那么,这个交错的地方,就是敏锐的教师要重点找出来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交集点”。那么这个交集点如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呢?
下面我以“线的认识”为例进行阐释这个“交集点”。
我们知道在生活中,线除了有长有短外,还有曲直、粗细。因此,需要在这一课时让学生体会线无曲直、线无粗细,明确曲直、粗细并非线的基本属性。为了让学生认识线的基本属性为长短,我和学生们有了以下的对话:
老师:人人都说线分为曲线和直线?你们是否同意?
学生:是的,我们同意。
老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区分曲线和直线的?
学生:看起来不是直的就一定是曲线。
老师:我把一条线拉直问他们,这条线是什么线?
学生:直线。
师:(两只手往中间靠拢)同学们这条线是什么线?
学生:曲线。
师:奇怪啦,这条线竟然会变魔法,一会是曲线,一会是直线,那这条线到底是什么线呢?
学生:(沉默,疑惑,发呆了)……
师:为什么大家不说了呀,难道大家被这根线施了魔法?
师:大家想想,这条线变直变曲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是老师刚才在拉,是老师的拉的原因。
师:说的可真好,这根线自己是曲的还是直的呢?
学生:它只是线而已。
师:那么线有曲直吗?
学生:没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前确认的线有曲直的生活经验被颠覆了。在这里,我通过用一根线拉直和靠拢,变成直和曲,问他们这根线是什么线?学生的疑惑,就是一个交集点。这个交集点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把生活中的线分为现象和本质。从现象看,线是有曲直的;从本质上看,线是无曲直的。而这种现象与本质相关内容是无法用语言向学生讲明白的,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学生去感悟,有所体会,有所惊诧,有所疑惑。而在惊诧和疑惑中,关于线的现象和本质的体会便已在其中。
而如果没有这个交集点,学生对线的现象和本质就不会真正的认识,对线的认识也是肤浅的。而现在正因为这个交集点,原来有关线有曲直的根深蒂固的观念被动摇了,继而树立起关于线无曲直的认识,线的曲直由不可逾越的状态变成了曲直可以统一的状态。可见,交集点能够引发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让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