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1. 理想的概念图谱:生命将消逝,真理永垂不朽

11. 理想的概念图谱:生命将消逝,真理永垂不朽

作者: 满塘荷叶一枝莲 | 来源:发表于2021-03-13 22:30 被阅读0次

今天我们即将进入讨论柏拉图这个大单元的最后一回,我们要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就是人生道路的选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个柏拉图主义的答案就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需要在理念论指导下的分类原则。

这样的一个话题将牵涉到的柏拉图的对话,就是所谓的《智者篇》,也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智者篇》里面的概念分类思想对于人生哲学的启发。

Division:规划人生的概念地图

从表面上来看,柏拉图写《智者篇》就是为了挤兑智者。何为智者呢?就是柏拉图时代的那些希腊的早期律师兼哲学家,代表人物就是普罗泰戈拉与高尔吉亚,上一回所提到的那种基于感受的知识观,也就是所谓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实就是普罗泰戈拉的杰作。

但与智者叫板毕竟是一项浅层的任务,更深层的任务是,你是怎么知道智者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不体面呢?这里有没有某种一般性的方法能够使得我们找到一条正义的、体面的人生道路呢?有,这个办法外文里面有个很冷僻的词叫dialysis,这个词就是区分的意思,相当于英文里面的division。不过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区分,而是通过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找到一个目标概念在概念地图中的地位。

换言之,如果你要定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你的目标概念,你就要知道这个目标概念在一个很宏大的概念地图中的位置,你把这个位置搞清楚了,你也能够明确相关的是非了。

比如如果有个人的人生志向就是要做智者,因为他看到智者帮人打官司赚了很多的钱,他觉得自己也要发财。柏拉图主义者就会问你,你知道啥叫智者吗?如果你连智者是什么都不知道,你又怎么将智者定义为你的人生奋斗的目标呢?这样的追问将迫使被追问人画出与智者相关的概念地图,地图的画法根据我的理解可分为如下步骤:

第一步就是找到目标概念的一个同类概念,同类概念也就是指与目标概念分享某种一般特征的概念。

我们来举个例子,你先问对方,仁兄你不是想做智者吗?你就告诉我什么工作与智者有点像。有一个备选的答案,我觉得与做渔夫就有点像,因为做智者需要丰富的经验,怎么与人打交道的经验,要成为一个好的渔夫也需要经验。

但是这还不够,这就引出了这个概念地图的第二步,就是要找到更多的概念,这些更多的概念也都具有需要经验这个特征。

因为你仅仅指出这样一个渔夫还不够,我们还要看一个更广泛的地图,于是我们就找到了什么呢?农民、手艺人,你要做农民和手艺人也都需要经验。

第三步,要为所有的这些同类概念找到一个中介性的区分原则,这个原则要比需要经验的更具体,但也要比更具体的行当,比如农夫、智者、渔夫更抽象。

答案就是什么呢?上面所说这些行当都可以区分为两者,一个是从无到有的生产性技术,另外一个是从有到有的获取性技术。比如农民就是从无到有,生产出粮食,而商人则只是交易已经有的粮食或者别的商品,所以农业就是生产性的技术,商业就是获取性的技术。

说到这一步我们就进入第四步了,也就是看看我们的目标概念,也就是智者。看看这个概念究竟是获取性的技术,还是生产性的技术。

答案应该是获取性的技术,因为智者本身并不从事生产,而是像商人一样进行买卖。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商人与所谓的智者是最为相近的,这就引出了第五步,就是指出目标概念,智者与商人这个类比概念之间的微妙差异。答案是什么呢?智者出卖的不是商品,他出卖的乃是灵魂,他是靠口舌之力来获取利润的。

但是说到这一步,我们的概念图谱还没有画好,为什么呢?因为出卖灵魂这话实在过于含混了。有人就问了,为何出卖劳动力或者出卖商品可以是体面的,而出卖灵魂则肯定是不体面的呢?这就引出了第六步。

第六步就是进一步的概念画像,这个概念画像需要对出卖灵魂这个概念进行进一步的刻画。也就是说智者不仅仅像商业一样出卖灵魂,而且他是以一种具体的方式来出卖灵魂的。这个方式具体是什么呢?就是出售某种模仿的记忆。

但是这就引出了第七步了,因为第六步还是没有把道理说透,模仿难道就是不体面的吗?艺术家也模仿,虽然柏拉图对艺术的评价不是很高,但至少艺术家的地位应该比智者高不少,于是我们就引出了第八步。

第八步需要对模仿本身进行进一步的区分,哪些模仿是体面的,哪些模仿是不体面。柏拉图给出的答案是智者不仅仅是一种像商业一样出卖灵魂的活动,而且他出卖灵魂的具体方式乃是出售某种模仿的技艺。但这种模仿在智者那里有其特殊性,即模仿的目的乃是把不存在的东西弄得就像存在一样。

说到这一步,智者的工作的不体面性就变得非常明显了。因为这个工作的最后的要点就是要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换言之,这就是说要把假的东西说成是真的,这一点就与理想主义者的基本目标相互背离了。因为理想主义者就是让真的保持真的,假的保持假的,将二者混同起来,就是对于善与正义的侵犯。换言之,这就是知识论态度与伦理学态度在柏拉图的人生哲学中的合一。

通过上面的概念图谱的规划,我们就可以让智者这个概念与非存在这个概念发生了关联。由此大家就知道了,智者的工作就是在洞穴里面制造影子,而不是在制造真实的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当然了,上面的这些批评主要针对的是古希腊的智者,并不一定能够沿用到今天的律师身上,因为今天的律师的工作理念恐怕并不是混淆真假,而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我认为柏拉图的画概念图谱的方法,很容易让我们破解所谓的平庸的恶的难题。当代的犹太女哲学家阿伦特,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告中,提出了所谓的平庸的恶的问题,就是一个叫艾希曼的二战的集中营纳粹看守,在法庭上可以用这样的话为自己辩解。她说自己就是希特勒所制造的一台巨大杀人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如果自己不杀犹太人,别人也会。

这种辩解或许能够获得一部分人的谅解,然而按照柏拉图的方法论,只要你把自己的脑门上贴上了集中营看守或者灭绝营看守这样一个概念标签,这个概念标签就可以把你自动的引到一个巨大的概念地图中,这个巨大的概念地图背后所描述的荒谬事件,就是无理由的杀死大量的无辜的人。也就是说只要与集中营看守这个概念哪怕发生一点点联系,你就会必然的牵扯到这样一个罪恶的概念网络,所以你可以一开始就避免做这份差事。

需要指出的是,《智者篇》里面的这种针对概念谱系的绘制方法,本身也并不神秘,它已经启发了今天的人工智能的搜索方法的编制。这就说明我们自己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也可以如法炮制柏拉图的方法,以防止我们陷入不必要的道德风险,维持自己生活的体面性。这同时也是一种从洞穴里的影子出发,进入到地面世界、进入到阳光之下的相对可以操作的办法。

在拉长的时间线里思考问题

今天这一回是本单元的最后一回,所以我们还是要花一点时间来对柏拉图的理想主义,或者说他的理念论进行一番宏观的概括。

我们都知道柏拉图的理念论,或者说他的理想主义都给人一种印象,就是柏拉图的这个思想过于的轴,过于的不变通,或者说多多少少有点迂腐。换言之,在理想主义者看来,为了理想,啥都可以不顾。但是面对这样的一种指责,柏拉图主义者完全可以这么反驳说,凡人皆有一死,所以人在死亡之前,在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回顾的时候,我们就可能会过滤掉很多利益方面的得失,更在乎自己是否实现了理想。

一个作家在临死之前,可能更关心的是他的哪部作品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可以成为传世之作,而不会过分纠结于哪个出版社还欠他稿费没有付。同样的一个道理,一个法官在临死之前,更在乎的是自己这一辈子是不是判过什么冤假错案,而恐怕不是那么在乎自己在官场上是否是顺风顺水。

很明显,在生死关头对于自己人生的回顾,能够激发人们对于大的道德原则的敬畏,我本人就把它称之为所谓的时间线伸缩原理。

什么意思呢?喜欢在大尺度的时间内思考问题的人,他的道德观就比较强,反之就比较弱。比如一个建筑师他造房子,如果他思考的是几百年以后的住户的安危,那么他就不会偷工减料了;学术专家在写论文的时候,若他思考的是几百年后可能的读者,那么他也就不会进行数据造假或者剽窃别人的论文等等。而那些做出种种令人不耻的行为的人,他们的时间线则会很短,他们今朝有酒今朝醉,他们也就不可能有理想。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进一步理解为何柏拉图的哲学对话是以苏格拉底之死为枢纽展开的。而且对于苏格拉底之死这一重大事件的提点,乃是出现在《申辩篇》《斐多篇》《克里同篇》等柏拉图的早期与中期对话之中,而不是出现在柏拉图的晚期对话之中。

为什么柏拉图要让苏格拉底之死的事件在他的对话序列中占据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呢?这是因为柏拉图急于让自己的读者获取这样的信息,我写的这些对话的主人公,也就是我的老师苏格拉底,他就是为了捍卫真理而死的。

而在后期对话里面,柏拉图对于他老师苏格拉底事迹的戏剧化的追溯,则像是某种已经被笼罩上了死亡悲剧色彩的时间回溯,很显然这样的处理能够让柏拉图对于理想主义的宣扬一开始就具有了拉长时间线的语境,并使得这种宣扬本身也显得尽量自然。

永恒的神无法回答人的困惑

但在拉长时间线的过程中,柏拉图却小心翼翼地避免了以一种粗暴的方式来拉长时间线,也就是诉诸于神,让永恒的不会死的神,来回答并非永恒的会死亡的人类所提出的人生困惑。

在《游叙弗伦篇》里面,柏拉图指出了这种看似讨巧的做法所可能带来的逻辑困惑。也就是当你向神祈福的时候,实际上你所要求的乃是使得神服从于你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不是让你自己去听从神的声音,服从于神所规划的更大的历史轨迹,因此向神祈福的活动本身就意味着对于神的不敬。

又恰恰因为向神祈福乃是世界上大多数宗教活动的本质性规定,苏格拉底的意思似乎就是在说,任何宗教本身都是自我否定的。这一有力的哲学批判所蕴含的对于希腊多神教体系的不友好态度,最终引发了雅典人的愤怒,并最终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然而也恰恰是对于宗教的否定,给予了柏拉图一个很好的机会,即利用苏格拉底的形象阐发出一种与宗教不同的拉长时间线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理想国》所给出的洞穴比喻。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这个比喻的要点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于洞穴外的真理的追求会充实我们人生的意义,导致我们对于人生的时间线的感受发生变化。我们可以说得更加文学化一点,有真理之光照耀的日子,一天就充满了一年的幸福量。反过来说,被谎言所充斥的生活,一年只顶得上一天,甚至只顶得上一秒。

在这里我以约翰·特拉沃尔塔主演的奇幻情感大片《不一样的本能》为例子,来说明这一点。特拉沃尔塔经常扮演的是黑帮老大,不过在此片中他扮演的却是平凡的修车工乔治。他突然得了脑瘤,却因祸得福,智力大增,一瞬间从一个中庸之人成为科技达人以及外语学习达人,甚至他的人生智慧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只是他暂时不知道这是脑瘤所导致的,还误以为是上天给他的神力。

直到脑科专家告诉他真相以后,他才知道自己虽然智慧大增却寿命无多。他利用有限的生命立即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托付给可以信赖的朋友,并与自己的爱人享受最后的情感的温暖。

很明显,乔治虽然早早亡故,但是他的人生却非常幸福。因为在庸碌的、愚昧的长寿与充满智慧的短寿之间,他觉得后一种生活更值得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知识本身是具有永恒的价值的,所以知识能够使得貌似短暂的生命得到全面的价值。换言之,即使肉体的生命因为肿瘤的出现短了这么40年,这个差值也完全可以通过知识自身的永恒性而得到全面的克服。

上面提到的知识的永恒性与人生的有限性之间的张力,在柏拉图的文本中,则通过所谓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的二元对立而得到了更清楚的说明。在可感世界中,我们所看到的所有的特殊的事物,在时空之中都有自己的寿命,但在可知世界里面那些理念却没有寿命,他们长存不朽。因此理想主义者就可以通过来回穿梭于这两个世界,来从理念世界中获得仙气,并将有限的肉体生命的意义予以最大化。

不过人毕竟是凡胎肉身,我们这些凡人又如何能够完成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之间的穿梭任务呢?好在柏拉图的灵魂哲学对这个问题已经做出了初步的解答,根据他的灵魂学说,灵魂分为欲望、激情以及理性三者。在这三个部分中,其实已经有两个部分获得了与理念相互接驳的接口,这就是所谓的激情与理性。

与之相应,在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中,他也预设那些理性占据灵魂统治地位的人,应当占据社会本身的统治地位,由此保证他们对于社会的治理是尽量符合理想主义的要求的。说到这里,柏拉图似乎只是告诉了我们理性很重要,但他似乎还没有给出一条更清晰的路线图来告诉我们应当如何运用理性去获取知识。

电影《不一样的本能》里面,主人公是通过得了肿瘤才获得知识的,但这种方法过于的奇怪,而且我觉得大多数人也都不会喜欢这种用健康与寿命来换取知识的交易。那么怎么样以不损害健康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呢?这就是上一回我们所讨论的《泰阿泰德篇》所提到的内容,《泰阿泰德篇》告诉我们,知识乃是得到了恰当的说明之加持的真实的想法。除此之外,还要加上一些柏拉图本人也没有完全想明白的附加要件。

这个定义虽然很长,但至少我们由此可以搞清楚,知识不可能是单纯的感受与真实的想法,然而我们是否有更积极的手段来获取一些真的信息,以助益我们的人生呢?说的具体一点,在设计人生道路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办法写出一本规划小指南,以使得我们能够在人生道路中少走弯路呢?这就是本回讨论的《智者篇》所涉及的内容。

说到这里,柏拉图的人生哲学的内容就基本到此为止了。苏格拉底的最好的弟子是柏拉图,柏拉图最好的弟子是亚里士多德,而亚里士多德的最有名的名言便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然而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哲学观点,恰恰是说柏拉图主义者对于真理的呈现方式是不对的,真理并不在洞穴之外,真理就在洞穴之中,而洞穴之外是无世界的。这其实就是现实主义者看待世界的方式。从下一回开始,我们将暂别柏拉图的理念世界,然后一步步踏入现实主义者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殿堂。

课后思考

如何通过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找到一个目标概念在概念地图中的地位——使得我们找到一条正义的、体面的人生道路呢?

第一步就是找到目标概念的一个同类概念,同类概念也就是指与目标概念分享某种一般特征的概念。比如我自己的目标,是永久把自己当一个独立的人看,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弱者,去依附于别人。独立的女人?独立的母亲?独立的妻子?……也是也不是。独立不特指角色,而是忽略女性这个性别对自己的束缚,享有和男性一样的权利,但最重要的是,也要尽到和男性一样的责任和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第二步,就是明白了不要把自己困在角色里,也不要把自己困在争夺权利里,而更多的是要去承担责任和义务。第三步,引出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呢?只限于家庭和工作环境内?显然不是的。依此类推,最后才能到一条正义的、体面的人生道路。而不是泛泛之谈、概念不清的模糊的目标。

相关文章

  • 11. 理想的概念图谱:生命将消逝,真理永垂不朽

    今天我们即将进入讨论柏拉图这个大单元的最后一回,我们要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就是人生道路的选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个柏...

  • OKR知识图谱笔记

    OKR基础概念图谱 OKR活学活用图谱 OKR管理心经图谱 OKR未来展望图谱

  • 知识图谱:一种从文本中挖掘信息的强大数据科学技术

    概览 知识图谱是数据科学中最有趣的概念之一 了解如何使用Wikipedia页面上的文本构建知识图谱 我们将动手使用...

  • 知识图谱与推荐系统

    什么是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是由Google公司在2012年提出的新概念。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以图的形式表示,图由节...

  • 2020-01-09

    自动构建知识图谱 一、知识图谱相关概念 Google公司于2012年提出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

  • 《知识图谱:概念与技术》第一章思考题

    1.简述知识图谱的概念,知识图谱与传统语义网络的区别 狭义上,知识图谱是一类大规模语义网络,包含实体、概念及其之间...

  • 可汗精读《人工智能导论》04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 导论 以结构化的形式描述客观世界中的概念、实体间的复杂关系 将互联网的信息表达成更接近人类认知...

  • 2019-04-05

    我已半残,若不尽快实践行动,我之生命力将无情消逝。 我已半残,若不尽快实践行动,我之生命力将无情消逝。 我已半残,...

  • 2019-06-04

    知识图谱入门笔记(1) 知识图谱的概念 KG的概念演化(KG不是突然出现的)KG演化过程 KG的应用: 辅助搜索 ...

  • 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 基本概念及定义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又称为科学知识图谱,在图书情报界称为知识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 理想的概念图谱:生命将消逝,真理永垂不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hf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