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作息紊乱,心绪吧,好像没什么大冲击。
在这样漫漫长夜,读苏东坡让我感觉自己以前少读书的匮乏,心智的不成熟。
好在人到中年强烈想补上读书这一未了愿望,不眠的夜也成了滋养精神的珍贵时光。
以前只读诗词,只知道苏轼的诗词冠绝古今,而今读苏东坡,才更叹他功业非凡,浩然千古。
好家风为培育文学天才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家中耕读的传统与储藏丰富的典籍图书,为苏东坡兄弟营造了天然优质的学习环境,宽容豁达的祖父,学问丰富引导得当的父母,是他们健康成长与创造性读书路上的珍贵宝藏。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身后的兄弟情谊世所罕见,与他们的诗文一同为人称道并令人羡慕。最爱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而苏东坡一生经历的三段婚姻,在让我动情之余,又深深地叹息,叹上天给予他们的美满时间太短,叹有情人难长相守。他写给三位亡妻的悼亡词祭文,真的是千古悲词,饱含无限深情。人生曾能得真正灵魂相伴的红颜知己,也了无遗憾了吧。
少年的我不懂政治,屏蔽,只纯粹地领悟诗文才情,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他置身官场,襟抱苍生,怎奈命运更迭,半世漂泊,一片冰心。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淹没在浩瀚的历史中,但他的伟大人格和社会良心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面对政法和黎民苦难,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有态度,有立场,更建功业。
他以儒家思想正视人生,以道家思想简化人生,以佛教思想看淡人生,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做到了入世又出世,既接受现实又超然物外,总能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苏东坡的人生经历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困境,快乐生活。同时,我们相信生活很美好,未来犹可期。
最后我想再记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的一生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那我们需要勇敢地去接受它,面对它。那些我们遇到的一些坎坷,不过是人生中的一堂必修课罢了。摆正自己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它,那么你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