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年不停的流转,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然而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从未锐减。父亲,子女成长的靠山,母亲,家庭温馨的港湾。
———致渐已衰老的父母
我的父母不像城里人那样春风满面,也不像商人那样出门豪车相伴,既不像抚笔弄墨文人掮客那样学富五车,也不像达官显贵那样大腹便便。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乡下人,有着乡下人应有的那种勤劳朴实。对于孩子的关爱永远就像那黄土地的坚硬和黑土地的肥沃,曾经年少无知犯下“逆天大祸“时便迎来了父亲的棍棒伺候和母亲的泪如雨下;然而在棍棒的教育下的我从未恨过我的父亲抱怨过我的母亲。直到远离了父母有时会忍不住的想,想有一座坚实沉重的“大山”一角借于我用来让疲惫了的身子稍作休憩,哪怕是看看山的轮廓也好,只愿再次好好读读我最敬爱的父母。
小时候常听爷爷奶奶谆谆教诲:“农村的孩子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不读书死守黄土地或者身背二两棉花上新疆,拼死拼活只为努力打造一院新房;其二呢就是读书考大学出来分配个“干部”(爷爷奶奶那是一般把现在的公务员称之为“干部”,相对应的便是“社员”了)风光一世,不愁吃喝还能找个像样儿的媳妇儿呢,这是在爷辈们所流行的一句话,要转换成当今的社会语言便是努力考个公务员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念想了。到了父亲这辈,父亲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爷爷却没工夫搭理家的一切家务活(爷爷就是所谓的“干部”)所有的家务就成了奶奶和年长的父亲担任,那时的父亲喜欢读书也能读书,却被家里奶奶的农活拖累的求学之路在他的人生中算是难以实现了,听父亲说他在14岁的时候就开始操持家务以及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了,也就是农村所谓的“掌柜”的(有时候回到家乡也会有家乡人调侃说你该把“掌柜”让你儿子喽,我也会时不时的回侃他们说:“我的资格只能掌起一个“炕桌”,当然,这也是后话“)后来父亲娶了母亲一两年后便有了我一直到妹妹的出生都显得那么平淡,自我记事以来家境一直不是很好,然后每年的收成却好的出奇。种了小麦就会丰收小麦,种了豌豆就会丰收豌豆,油籽那些也就更不必说了,即便是庄稼丰收的出奇可是家里的条件还是纹丝未动,再加上我和妹妹相继到来家里的负担可想而知,但是我们却依然是粗茶淡饭,至于营养补营养都无从谈起顶多家里多养十来只土鸡(在家乡管这种鸡叫“山黄鸡”)但每每做点儿鸡蛋菠菜汤时我记得大多数鸡蛋都是给母亲和妹妹吃了,我和父亲只能在盛碗的汤里泡馍馍吃,当时的我有时也很任性,为什么我只喝汤母亲和妹妹却吃蛋。又一次甚至将碗连碗带汤摔碎在地上,让我没想到的却是引来了父亲“啪、啪”两个响亮的“饼干”。第一次挑战“权威”被响亮的“饼干”搧下马。
经过了六年的春夏秋冬,我终于迎来了自己一生的启蒙季。上了我们镇上的中心小学,也从此就选择了农村人生的第二条路上大学当“干部”娶个像样儿的媳妇儿过日子。那时的“过日子”很简单,就是上学时认真听讲,放学时努力玩耍。至于作业嘛———连作业本都撕了折了儿时的“高大上”玩具,连课本都没有从何处谈及到做功课。但是上天总是眷顾着这些天真的孩子们,给我一颗善记的聪慧大脑,即便是没有课本只要上课老师站讲台上领读一遍课文,再难的课文也会深深篆刻在我们大脑皮层的记忆神经元里面。当然说的只是语文,那时只是“好读书、却总是不求甚解”,但期末成绩总没差过。就这样混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很荣幸的是我顺利通过了小升初的升学考试,初中离我家不远的另一小镇就读的,只有40分钟的车程,但一周有五天时间是远离这父母的。此刻的我就像离群的孤雁,没有一丁点的精神去学习,总感觉远离父母是人生当中最大的痛苦......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晃眼间已是我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常年只身在外,只有过春节时才能跟远在甘肃的父母见面,每逢佳节之际就不由的想念我的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家时间的增长,逐渐也能体会到父母当初对我那别样的爱,现在回家让我深感欣慰。我的父亲是农民,有着黄土地般的厚实,我的父亲是农民,又如山泉一样纯净,是您塑造了我此时的性格也造就了我将来的人生,我要将您的勤劳您的淳朴您像大山般坚强的性格发扬在我今后的每一次成长上。感谢您养育了我,我深爱我的父亲就像深爱着甘肃甘南那秀丽的大好山川一样深爱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