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谁杀死了上帝

谁杀死了上帝

作者: 大到抱雨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23:01 被阅读0次

    原创 文字为王 边界猎人

    2020/03/24 核电池

    在中国, 上帝是被姜子牙和周公联手杀死的, 那已经是3000年以前的事了. (欲知详情, 请收看"周代商的历史逻辑")

    而在西方, 上帝直到16世纪文艺复兴才被杀, 而且并没有一下子消失, 仍然在慢慢减弱他的影响力, 甚至到了今天, 上帝仍然主导着西方世界的很多方面.

    为什么上帝的死要跟文艺复兴联系在一起? 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让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

    人类对神明的需要是心理层面的. 每当遇到灾难, 比如疾病, 战争, 自然灾害等, 都会让人类叹息自身的渺小. 寻找一个巨人来保护自己, 是来自人类内心的非常朴素的愿望, 哪怕成为这个巨人的仆人也在所不惜. 神明就是这么产生的, 上帝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人们因为恐惧才去寻求上帝的庇护, 所以上帝庇护人们的方式就是赐给人们勇气. "上帝与你同在"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甚至可以夸张的说, 这句话就是所有宗教的核心含义.

    虽然科学已经发展出了巨大坚固的体系, 现代社会也完全接受了科学的作用, 人类甚至傲慢的挥舞着科学的大棒横扫一切触手可及的领域, 但是西方的科学家心中仍然无法割舍上帝, 就是因为科学中存在的巨大未知仍然让他们感到恐惧, 而上帝还依旧是那个能起到精神支柱作用的神明.

    所以并非上帝需要人类, 恰恰相反是人类更需要上帝. 这种需要, 赋予了上帝巨大的权利, 基督教会就是上帝权利在人间的代理人.

    基督教在历史上有几个重要的发展节点, 1. 诞生, 2. 获得合法性, 3. 确立支配地位, 4. 破灭.

    基督教刚刚诞生时经历了一段艰难求生的日子. 基督教来自于犹太教, 最初圣雅各, 圣彼得都不希望外族人入教, 但圣保罗打破了这一切, 他不仅允许外族人加入基督教, 同时还允许他们不必遵守割礼和摩西律法, 由此基督教的信徒越来越多. 但当时的罗马帝国并不认可基督教,前后经历了来自官方的10次大迫害, 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敕令"后, 基督教才获得了合法存在的官方认可. 从此时开始直到确立支配地位之前,基督教都以世俗皇帝手中的宗教势力的角色存在, 既配合又竞争的与世俗皇帝一同治理着西方的精神和物质两个世界.

    由于政治斗争复杂和外族入侵, 在世俗皇帝的权利进入低谷时, 基督教会迎来了第三次机会. 公元754年罗马教皇斯蒂芬二世向法兰克王丕平求援抵御外侵, 同时给丕平加冕并封他为"罗马人的行政官", 这不但为丕平获得法兰克王的政治地位赋予了合法性, 而且同时承认了法兰克王对西方世界的统治地位, 使丕平一夜之间从法兰克国王晋升成"法兰克帝国皇帝".作为回报, 丕平将战胜伦巴第人的战利品--意大利的一块土地--当作礼物送给了教皇, 史称"丕平赠礼". 使得基督教会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了土地, 教皇国由此诞生. 这也是如今梵蒂冈的由来, 不过这是后话.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 丕平的儿子查理曼接受了教皇加冕, 以此为标志确立了"不经教皇加冕的皇帝不合法"的原则, 使教会获得了走向巅峰的可能性, 随后基督教会走上了漫长的支配之路.

    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帝被废黜, 欧洲从此进入了长达1000年的中世纪. 中世纪欧洲是世俗皇权衰落的时期, 但却是基督教发展壮大直至取得支配地位的机会. 教会一步步传教扩张整合自身, 进而干预西欧各公国国内政治. 在取得土地以后, 教会还拥有了自己的宗教法庭和军队. 这种对人民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的双重统治, 使教会权力极大扩张, 也使教会内部逐步走向腐败.

    到了16世纪初, 教会的行为已经引起了人民上下强烈的不满. 以德国为例, 全国1/3的土地属于教会财产, 特权更是多如牛毛, 此时的教会已经到了不得不实施改革的地步了.

    改革来自于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奏响了杀死上帝的序曲. 在路德以前, 基督教一直以来的原则是由奥古斯丁在公元400年代确立的, "恩典只有借着教会的圣礼才能得到, 在大公教会以外, 人就不能接受圣灵"('基督教史' 唐逸主编第75页), 这事实上确立了教会在上帝和信徒之间的"中间人"地位. 但由于教会一直持续到16世纪的令人发指的腐败, 致使人们开始挑战它的中间人的地位. 马丁路德于1515年提出"九十五条论纲"直接引发了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路德的改革主张直指奥古斯丁原则,指出"信徒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上帝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以路德主张形成的新教派就是基督教新教.

    虽然路德的改革主张质疑的仅仅是教会的合法地位问题, 但在如火如荼的宗教改革浪潮中, 质疑的对象必然不会仅仅停留在教会身上. 人们借这个机会还在重新思考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所以"战火"的矛头很快就指向了上帝本人.

    人对上帝的信仰, 其根源来自于上帝的全知全能, 然而人们却发现上帝并不能控制人的思想, 否则人类根本就不会有叛逆行为发生, 亚当和夏娃也不会偷吃禁果. 当想通了这一点时, 笛卡尔说出了一句照亮人类星空的话: "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的逻辑是这样的: 如果说上帝全知全能的话, 那么人类是什么? 人类还拥有自我吗? 很显然是没有的, 人类的一切行为和思想都应该受到上帝的控制, 换句话说, 人类是不会思考的.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事实是人类总在质疑, 质疑的本质是否定, 否定全知全能的上帝对人类的控制, 而只有会思考的个体才拥有这种否定的能力, 也就是说只有会思考的个体才拥有自我. 把这一串逻辑推导归纳一下就是这句"我思故我在", 即"只有当我思考的时候, 我的自我才能显示出它的存在性".

    "我思故我在"在证明了人类存在性的同时, 否定了上帝的全知全能, 换句话说, 上帝被杀死了.

    失去了全知全能属性的上帝还叫上帝吗? 笛卡尔很痛苦, 作为一个虔诚的信徒, 笛卡尔是不肯接受这个结论的, 他为了在证明了人类存在性的同时重新证明上帝的全知全能, 耗尽了自己的下半生, 试图在数学和科学中寻找上帝的痕迹. 然而上帝被杀死了, 怎么可能复生?

    自从人类的存在性被证明了以后, 上帝和人类的关系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人们开始思考失去上帝这个依靠后,人类应该如何和自身以及身边的宇宙相处的问题, 于是研究自然原理的科学家, 关注人类自身主题的艺术家都开始大规模出现. 文艺复兴开始了.

    后来, 有一个德国"疯子"尼采, 公然宣称"上帝已死--我们所有的人合伙杀死了他." 让人们误以为上帝是被一个疯子杀死的, 然而上帝早已死在"我思故我在"这柄利剑之下. 尼采只起到了播报讣告的大喇叭作用.

    "我思故我在"开启了现代哲学的大门, 从此以后, 寻找自我的存在性, 成了人类的主题. 从白发苍苍的学者到青春期少年, 从科学到艺术, 人类世界到处翻滚着叛逆的浪潮. 从前被教会禁止的科学研究, 现在如火如荼,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都被从故纸堆里翻出来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等等能用的全都用上了.

    为什么说科学在西方产生是必然的? 就是因为在这股文艺复兴的浪潮中, 西方人在被允许研究自然背后的原理时, 他们拥有了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形而上学, 他们用了可靠的符合逻辑的方式看待世界. 而同期的中国, 仍然被周易的阴阳理论指导着看待世界的方式. 如果没有亚里士多德和文艺复兴, 中国人至今也不可能拥有科学, 地球人也一样. 这一点确实是西方人的功劳.

    西方人一直以偏见看待中国人, 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 是魔鬼的化身. 我觉得这种看法完全不对. 魔鬼是背叛上帝的人, 中国人只是没有信上帝而已, 并非背叛上帝之人. 试问我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我要如何背叛他? 按照"背叛上帝"这个定义来看, 西方人自己才是真正的魔鬼, 而科学恰恰是他们背叛了上帝以后获得的来自魔鬼的礼物. 这个礼物倒是"真香".

    不管怎么说, 上帝已经离开了人类, 这一点从主流世界的世俗化就看得出来. 教会被世界边缘化了, 上帝从全知全能的主宰者, 转化成了人们寄托心灵的吉祥物. 从前的神本世界, 正处在转向人本世界的进程中. 不管虔诚的信徒们愿不愿意, 也只能慢慢接受人类世界的这种转变了.

    其实, 人本世界, 一个由人类自己管理自己的世界, 也挺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杀死了上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it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