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以在持续创作中取得进步。没有人会连续创作100个烂到透顶的东西,要么他放弃了,要么他进步了。
重要的是享受创作的过程,这样才能有动力常年累月地不停创作。
努力虽然达不到很高的成就,但至少能达到中等水平,很多人都还没到拼天赋的程度。
----【书朋捡话】
阅读需要每天坚持,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要相信坚持和积累的力量。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1949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你好,我是刘书朋。
今天,我推荐的这本书是:
《如英》
作者:常小琥
1984年生于北京。已出版长篇小说《琴腔》《收山》等。
本书内容的简单介绍:
“被家放逐的一代人”
“不知道为什么,从佳木斯回到北京,人反而更怕冷了。”
“少平呀。”姜老蔫轻轻地唤起儿子,用手摩挲着一飞脑袋。“爸问你,你想回家吗?”
“我想回家。”一飞用力说。“可是我叫周一飞,您怎么糊涂啦?”
“对,姥爷糊涂了。姥爷不中用了。”
《如英》讲述南城姑娘姜如英,作为“六九届”智慧青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十年后她返城回京,与同为智慧青年的周笑走到一起。同是各自家中长兄长姐的两人,此时却变成大家庭内部的异类和累赘。他们还要在错综不定的社会变迁中彼此支撑,共同面对外部世界的冷落与戏弄。小说以细腻温和的笔触,将如英周笑遭遇到的啼笑人生娓娓道来,更刻画出北京南城人横跨四十年的生活图景。
书评是从不同角度了解一本书的重要方式,
一起看书评:
①
于是我知道了我的晚熟、我的坚忍、我的愤世嫉俗,我的自私、我的狡猾、我的反复无常,这些是从哪儿来的基因。我也知道了这些是我永远逃离不掉的底色。——这些话精准道出了全文的核心,家庭便是我们永远逃离不掉的底色,不管成色如何也是幸福味道的底色。如英在家庭里吃了很多苦,但这也构筑她别样的底色。“我们已经老了”“可是我们还活着”喜欢最后的对话
②
书是好书,常小虎又一次把人物写成了悲情,比起上一本《收山》显得更加内敛。只是总觉得缺了些什么。过后想想,可能是感同身受吧。智慧青年岁月毕竟不是我这一代人所亲身经历,从父母口中也只是回忆中的只言片语。无私奉献,悲惨结局,大抵是这样的。
③
《如英》凭借着很朴实的故事和写法,让我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心疼。在改革开放后北京变成超级都市的过程中,北京土著的文学形象更多是养尊处优,带着傲气的群体。而作者却揭开了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记忆创伤,让我看到了从未想过的北京人和其他地区人一样的苦涩人生。有一瞬间我真的质疑是否能有熊家人这么坏的人,能有如英这么忍辱负重的人,后来发现身边有很多更苦更狠的人,更传奇更悲伤的故事。 书中有一段情节是如英对着丈夫又抓又打,累得瘫软后被带回家。熊家对如英的言行和如英对丈夫的言行没有本质区别,那个年代的家庭和爱就是这样的。我只希望以后的人记得过去的人曾有过这般不幸福的幸福,去创造和珍惜应有的幸福。
④
看得我太生气了,一次次想要告诉她,如英,你逃啊,为什么不逃!反抗啊,为什么要顺从!他们两算是脱离了原生家庭吗,好像也不然,只是因为父母去世后被动失去连接而已,可让人惊异又无奈的是,这些看似离谱的所谓亲人,现实中比比皆是,作者应该是个心思细腻的人,把关于家庭关系这些弯弯绕绕写的淋漓尽致,让人不由得回忆过去爷爷奶奶离世的一幕幕,也不由得思考未来父母离开的一幕幕...
⑤
怎么说呢,就是“你认为自己牺牲最大,付出最多,对别人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的这个理论,在你享受着ta带来的红利且无视ta的牺牲时,可以说是十分无耻了。
以上是朋朋整理的书评,
仅供参考。
每本好书都有专属的追随者,
通过上面有限的信息,如果你已经对这本书好奇、感兴趣了,
去读一读,看一看吧。
看过后可以来这里留下你自己的书评。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ISBN号】978-7-02-017353-2
【中图法分类号】I247.57
【主题词】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今天的推荐就到这儿,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遇见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