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知家人生病,不過才兩週的事情,但這中間的擔心奔波,時間飛逝,一日三秋。
一家老小到其他城市求助名醫,住在賓館。我還有賓館睡,同行的孝子卻是晚上住在七人住院房,夜間躺在沒有棉被的小床板上,寸步不離。
孝子真是孝順呀,但我又怕他累著,又想要叫他趕快回旅館休息,這其間驕傲、甜蜜、擔心的心情,《詩經》一首短詩全寫了。
《殷其雷》一詩採自問自答的形式寫成。在家中觀望的人說,外面雷真大,雷聲忽東忽西,一下在山的南面、一下在是側邊、一下是山腳下呀。雷無定在,壓力廣大,人奔走的範圍也是四處不止息。
雷光照耀大地,在家中的詩人問,「為何在這時出了門呀?」
原來是外出者他不敢稍有鬆懈,即便外面風雨,更是直面前往呀!
詩人深思之下,真是驕傲,覺得外出者真是君子呀。他為了應當做的事,盡心盡力,並不好逸惡勞,詩人作為後方的支持者,也應該明白大義,支持他的事業才是!詩句連嘆三章「振振君子」、「振振君子」、「振振君子」!
但君子歸君子,詩人緊接三句全是「歸哉歸哉!」。既要勸義,又盼望他可以少爭點氣,連著三句回家吧回家的呼喚,其間情理矛盾不言而喻。
說詩人矛盾也好,但這詩人是極端可愛的。詩人是深明大義,知道在雷雨下衝鋒陷陣的艱險與重要,又是情長溫厚,希望給予前方最溫柔的歸處。
《殷其雷》一詩三章,都以雷聲隆隆作為開場,都以盼歸作為結束句,倘若句法連接只是如此,還是普通的詩,偏偏中間夾入了振振君子的高度贊賞,本詩心裡描畫的藝術高超就脫胎於前了,叫人讀來不禁莞爾一笑。
雖然家對一些人來說,不是人生的終極歸處,老小在家的溫吞,不比精神世界的開闊自由、事業興落的刺激複雜,可是對人類社會整體來說,正是家庭這充斥雞毛蒜皮俗務之處,這幾個人在一起長久紛紛擾擾的居所,養育了人類的下一代,照護了上一代,並讓衝鋒陷陣的壯年,有了歸宿。
家是避風港灣,即便不是最理想純淨的那個,也是讓人自在的那個,因此,外面有雷雨時,詩人膽敢有自信說,「振振君子,歸哉歸哉!」君子呀,你趕快回家,你的家庭正是給你續力之處,使你可以面對下一場風雨。
而我也要說,孝子,回到我的懷抱吧,這裡給你的不多,但我會支持你,陪伴你照顧家人。
@《召南.殷其雷》原文
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2021-05-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