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杨文节,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被誉为一代诗宗。
就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在1150年的临安城出现了。一个人只要出现,就会有痕迹留存。特别是历史上的人物,被后人记录也就不足为奇了。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参加这次考试的可不只是杨万里一个人。那可是全天下所有有才才子的盛会。只是很幸运,杨秀峰和李法则占有地缘的优势。家就在临安城,自然少了些匆忙,多了一些悠闲。至少不会在路上耽搁太多的时间。但是杨万里没有那么幸运。他的家在江西,从江西到当时临安城的距离。那真可谓是千里迢迢,那时候没有飞机、汽车,就连马匹可借用的工具也少之又少。好在一切顺利,在大考之前的一个月,杨万里已经来到了临安城。
看到辉煌壮观的临安城就在眼前。杨万里也是心情激荡,寻一家客栈住下是所有外地学子的首选。杨万里不是富裕人家的孩子,他不敢住在城中心,那里的客栈费用太高了。也就是那么赶巧,他进临安城的时候,走的是北门,当时又饿又渴,索性也就提前住下了。刚巧这家客栈离李府很近,就在谷粒布行旁边。要不说无巧不成书呢?这所有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不能成天坐在房间里死读书。饭总要吃的,路也总要走的。临安城的繁华也总是要看看的。否则大诗人笔下的那些美景是怎么来的?否则“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怎么横空出世的呢?
这一天傍晚闲来无事,主要是肚子已经饿了。杨万里溜溜哒哒走出了客栈,刚到临安城一切都是新奇的。就连街道两旁的店铺也都时不时的进了他的法眼。他边走边感慨临安城的繁华。可惜他此刻还没有看到市中心真正的繁华。这毕竟还只是一条偏僻的街道罢了。
杨万里从江西的家中出来已久,所带的两件衣物早已经染满灰尘少了亮丽的色彩。想到大考在即,总不能穿破烂不堪的衣服去考试吧?讲究形象是自古以来人们不敢放弃的自信。人靠衣服马靠鞍,这话是有道理的。就连杨万里这么个大家,在当时那个社会已经有了这点认识,也是可喜可贺的。
填饱肚子继续逛街,就多了几分悠闲。而那一串大红灯笼一下子就冲入到杨万里的眼睛里。灯笼上的四个字更是令杨万里眼前一亮。这不刚好有一个布行么!看样子规模不小,前去看看热闹也好。杨万里就这样溜溜哒哒,随着人流进入到了店内。这一下子可了不得喽,他被眼前这个店铺内部的设置惊呆了。这是什么状况?布料齐全不说,单单就是挂在墙壁上的成衣,怎么看起来也撞人眼球呢?
从杨万里一进来的时候,悠悠就一眼已经看到了。这个风尘仆仆的男子肯定是来临安城参加春考的学子,因为他少了本地人的悠闲和气定,对店铺多了一些欣赏和惊叹。如果是住在附近的人那绝对不会是这种表情。
谷粒儿刚刚送完货回来,看见悠悠正盯着一个男人。刚想取笑打闹悠悠,却被悠悠拽住了。
“郎君,你看见那个男人了吗?他应该是参考的学子。不信你就去问问,他今天肯定会做一件正统的男装,你要不要和我打赌呀?”悠悠把眼睛从杨万里的身上转到了自己丑爆了的郎君身上问。
“小娘子向来是厉害的。说吧,用我干什么?”谷粒儿的大手摸了一下悠悠已经凸起的肚子问。
“去,和他聊聊天儿。这个人和我们有缘分。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他有莫名的好感。也许他是我记忆中的某个历史人物呢!” 在谷粒儿的眼中,悠悠又变成了一个善于幻想的疯婆子。
“行,我去问问他。”谷粒儿把自己的牙齿藏好,镇定的走向了杨万里。
“你可是进京赶考的学子?”谷粒儿自动与杨万里搭讪。
听到有人询问,杨万里把自己的眼睛从已经做好的成衣上转了过来。这一眼,又促成了兄弟之间的情谊。
我从遥远的世界里来,走过了千山万水,只为自己的前程似锦,我们相遇在一个世界里,在这里,我们一言而成为兄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