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

作者: 若梦阮 | 来源:发表于2020-02-26 02:10 被阅读0次

        看到一条微博问: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翻了一遍评论,看下来之后发现最多的是《活着》。不可否认,这本书足够称之为经典,但它本身又似乎被人们过于放大,通过拍电影和电视剧夸大了它的影响。想起了大二上学期开学的时候,有不少同学要转专业过来,参加面试的时候老师问:“你读过的书里面你最喜欢哪一本?”很多同学的回答都是——《活着》。老师再问:“你为什么喜欢它?”也有不少同学回答不上来。

        不是他们在骗老师还是怎么样。发生这样的状况可能是因为在面试那个场合下太过于紧张,自然有很多人会脑袋发懵,甚至于一片空白,那些本来知道的东西怎么也说不出来。还有一个原因,像《活着》这一类的书太过于出名了,当提及这样的话题时,只知道余华这个人写过一本书叫《活着》,其余的,一概不知。

        一本书或许它值得一读再读,但好的书太多了,为什么只揪着这一本不放呢?读读这个作家其他的作品不可以吗?读读别的作家的作品不可以吗?读了中国的作品再读读外国的不可以吗?我想,当老师问及读过的书中最喜欢的书这个问题的时候,回答《活着》的同学,他们将老师的话自动过滤成了——“读过的书。”

        好像大家都越来越没有时间去进行“阅读”这件事,阅读量的匮乏放大到大众面前就显得有些滑稽,日本人(也有人说是在日华人)在捐赠物资时会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而我们自己只会说两个字:“加油!”

        最近网课当道,有语文老师在上课期间为同学们讲解这件事情,她的意思是不管表达方式如何,总归大家表达的感情是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她的做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她教导学生没有错的同时她也错了。她的对表现在她教给学生的三观没有问题,她错了,她是一个语文老师啊,教学生不应该也要教语言和文学吗?

        就像那个段子说的:出去旅游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同样的景色,有人心情激动大喊:“真美!”有人又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只是一个段子,但是说明的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世界上假的东西太多了,但是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终归不会骗人。

相关文章

  • 匮乏

    想要得到一些什么 你就必须失去一些什么 享受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恍恍惚惚 昏昏暗暗 是黄昏的美景 还是破晓的寂静

  • 匮乏

    女儿给我选了食指这一个,说因为知道妈妈是个简朴的人,我问了问自己:我喜欢做一个简朴的人吗?其实答案是不。可是为什么...

  • 匮乏

    A:总是摇摆不定,是不是错了? B:知识的匮乏,才是不懂选择的原因。 A:…… 3652天文字之旅的第226天

  • 匮乏——

    匮乏像一个死循环,往复循环,如果我们不做改变。

  • 匮乏

    信息社会之中,我们碰到了信息大爆炸,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在这个时候谈匮乏,尤其是谈信息的匮乏似乎有点不说不...

  • 匮乏

    许久,未曾认真的完整的去阅读一本书,哪怕是言情也罢。 近凌晨,未眠,无丝毫睡意。 辗转反侧,言词匮乏,是不是该开始...

  • 匮乏

    匮乏就是因为各种短缺带来的痛苦。 自从与得到结缘便深深的爱上了得到专栏作者都具备的一种能力。那就是用一句话解释清楚...

  • 匮乏

    不知从何时开始感情变得很匮乏,感觉很累,无力去付出感情

  • 匮乏

    十年后你能记住在大学学到的十句话你就成功了,一年,我脑子一片空白,好像不曾上过大学,又一年的毕业季到了,总会浮现是...

  • 匮乏

    今日实在没有内容可写,我才意识到,是时候开始真正的阅读,给自己充电了。 我曾囤过很多书,并幻想有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匮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pjc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