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志愿经历 胡静婷
我在这个暑假参加AIESEC的志愿活动,以志愿者的身份前往埃及这个陌生的又令人向往的国度。我参与的项目是enlighten-education,具体的工作内容就是在一个幼儿园教小朋友们英语。这是一段很real-life的经历,它带给我很多,无论好坏。
我选择这个项目是因为我很喜欢小孩子,加之之前在国内的一所小学支教过,很喜欢或者说享受和孩子们呆在一起的感觉。我并不感觉孩子们吵闹厌烦反而感到他们亲切有活力,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
抱着这样的想法与热情,我去到了我工作的幼儿园。说是幼儿园,不过是园长的家稍稍改造了一下,大约有10个孩子左右,平均年龄4岁,最大的不过6岁。他们对英语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词汇方面,会说一些不同分类的词语,例如可说出部分水果,蔬菜,动物,形状的英文。但丝毫不会对话,即使是最简单的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也需要长时间引导才能回答得上来。
孩子们很热情很喜欢我,也尽可能地去配合我,但语言的障碍还是很快暴露出来。我所预想的教学应该是能够教会他们一些东西,但教学需要语言、需要解释、需要互动,但这些在我和孩子们无法用语言沟通,全部依靠肢体语言及其他时是完全做不到的。没有interaction让我很痛苦,我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也因此开始怀疑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我一遍遍地告诫自己,我来到这里的目的正是教孩子们英语,不能因为他们的程度差而放弃。但当我一次次地指着小黑板上的name要求他们跟读时,我真的感到很迷茫,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
我在再三思考后和园长做了一次交谈。我将我的困惑说给园长听。园长很理解,她说其实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她也始终在摸索中,这也是为什么她开办这所幼儿园的原因。她说她希望她的孩子们能体会到不同的文化,长到后能用一种包容的视角去看对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男女,种族,国家,文化。她希望孩子们去接触不同的人,这就是她和AIESEC合作,不断接受各国志愿者来这里工作的原因。
和园长交流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定位。我不是来这里机械教孩子们什么知识。对孩子们来说,我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有着和他们不一样的肤色,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文化。我要尽可能地抓住在埃及的机会让孩子们更多地去了解中国的文化。
于是我自己对一个月的课程做了规划,我加入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并设计了更多有趣地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做中国菜,用卡纸制作中国国旗,我发挥自己的特长跳民族舞给他们看,孩子们特别喜欢,一边看手就一边在模仿着。我教他们两只老虎的儿歌,当最后我走的时候,所有的孩子一起唱两只老虎,我真的特别感动。那个时候,我觉得周围都是闪着光的,埃及的阳光也第一次不是刺眼而是明媚。这就是我要的interaction。我告诉自己,我做到了。孩子们可能一段时间以后记不清这个夏天发生的很多事情了,但我相信他们会记得来过一个中国女孩,这对我已经足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