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成长分享897天 2020-12-23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场景:家长不停的催促孩子“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上学…”。而孩子却慢慢吞吞,甚至越催越磨蹭。
那么,是什么让孩子越催促越磨蹭呢?
我们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不停的催促的结果最终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的掌控能力。因为他自己没有养成一个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内在节奏,只会依赖其我们大人的行为作为判断标准。
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催促模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1、要有界限
我们要分清楚磨蹭是谁的事:看看这件事的后果由谁承担——谁承担,就是谁的事。
显然,起床、写作业、睡觉,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往往我们比孩子还着急,催来催去就变成了我们家长的事了。
其实,把本该由孩子自己负责的事情揽到自己身上,这其实是一种界限不清的表现。
很多教育问题都起源于界限不清。
我们家长越过界限,孩子自然往后退缩,最终变成了家长支配孩子,孩子丧失了自主能力,习惯了在一声声的催促中按指令行事。
所以,要让孩子为他自己做决定,培养他的自主意识。在我们忍不住想催孩子的时候提醒自己:这些催孩子做的事情,是我的事还是孩子的事?如果是孩子的事,他不着急,我为啥要比他还着急?这么一想,心态就缓和很多,不容易急躁了。
2、要管住自己的嘴
其实,我们的催促,是不相信孩子有自我掌控的能力,不相信他能管好自己。
所以,我们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稳住自己,管好自己的嘴:不催促,不唠叨,相信孩子,学会耐心等待。
3、要让孩子承担责任
我们催促孩子,初衷是为了帮他避免磨蹭的后果:上学迟到,没完成作业,挨老师批评……
在我们的催促下,表面看,我们帮助了孩子。而实际上,却剥夺了他们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权利。有时候,不妨狠下心来,让孩子承担磨蹭的后果。
就让他迟到一两回,挨两次老师的批评,他就会知道着急了。跌了跟头,下次才会注意看路。如果总是由家长带着绕开坑坑洼洼,就总也学不会自己看路。
总之,想让孩子不再磨蹭,就要先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