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更七天,你慌吗?

作者: 敏贞微习惯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23:38 被阅读0次

    原来已经七天没有写作了,听说写惯的人会手痒。你会吗?

    这七天,我是怎么过来的?请允许我细细说说我的心路历程。

    1.精度了几本书

    猫叔的《一年顶十年》

    小川叔的《穷忙》

    在读书过程中,我的心情不再像以前一样,焦急着快速看完。

    可能很多写作初选手都会经历这样麻木自信的经历:一开始总挑不出自己文字的毛病,每天总有很多灵感,再深思十几分钟,灵感逃走,词穷,又凑合不上,再去找找素材,偶遇灵感。

    凑合着输出精华,上简书不修边幅地编辑,随手发送,证明日更过了!

    这周我整理出1月月到现在日更写作的文章68篇,回看自己写过的文章,总有一种陌生的感觉——写完就忘,没有归属感,也没有亲切感。

    也许真的是太急于求成,也许是肚子墨水不够,二月定下的写书计划,我开始动摇了。

    动摇是信息读多了,“读厚”了,用起来很迷茫。结构化思维不严谨的头脑,来到螺旋桨式的通道,输出,反而是错误的交汇。

    因为“读厚”了,我想重新梳理现有的知识,这时候大批的读者推荐猫叔的《一年顶十年》和小川叔的《穷忙》,让我在结构化思维的螺旋桨中,找到了深耕的突破口。

    精度,必要时放慢脚步,让自己在十字路口驻足审视,该往哪个方向走下去。

    2.开发新的信息通道

    423阅读节,樊登读书和得到APP的宣传广告满天飞。

    我没有注册以上两家的会员,因为他们的免费功能已经满足我的基本需求,而我早已开通“微信读书”,基于同类产品断舍离的分类选择,我没有再购买其他的。

    我喜欢听书,“微信读书”里面的是原文直接复述,而因为这次阅读节,让我看到樊登和得到APP里更多的咨询。

    樊登和得到的书本解读,基本控制在20分钟,还有讲述人的案例和费曼解读,这样的形式让我从不同角度了解一本书,从案例交付又增加了更多链接,真是美妙。

    尤其我发现得到APP上免费的《邵恒头条》,这档节目太喜欢,里面还有“人间值得”!。这样理性和软性结合的媒体,让我获得更多国际视野。

    发现《邵恒头条》,是我这个四月最大的收获。

    3.把知识”读薄”

    收集、实践、评估、输出,信息才会从别人的脑袋跳转到我的脑袋中,并且扎根纵向发现。中断七天练笔,我更看清楚自己脑袋吸收知识的层度和厚度。

    知识重构,是费曼第一步。

    我们不需要创造,我们只需要创新,把旧知识按照个人理解重新排列和组合,得出自己新的知识概念即可。

    所以对知识的重构,就是把书“变薄”。亲测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做思维导图和做概念卡片。

    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清晰、快捷地表述出来,这样就是一大进步。

    4.把它写下来

    又回到“写”这件事上,刚不才说停更七天了吗?你写什么了?

    是的,但是你觉得重要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下来。

    这些天灵感打了好多次电话给我,可以每次我想停下来细想的时候,却再也想不起来。而我一直在大脑强行回忆这件事,完成脑袋内耗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交付。

    怎么解决?

    写下来!

    怎么写?

    随手准备本子,随手打开手机备忘录填写。

    我喜欢了在微信文件夹里编辑,也习惯用石墨文档到处画画。

    这样还不是一个有意义的记录灵感的方法。但重点还是,先把他写下来,把脑袋从这件事上抽离出来。

    另外,参考小川叔写书的经验,先搭五个板块,往每个板块填写标题,再开始写书。

    无疑,牛人的建议都是他用有限的岁月经历并总结出来的,我们何必辜负他们的苦心!(哈哈哈哈)赶紧用上啦,写下来!

    是的,今天我又重新拿起笔,叨叨叨写了放在脑袋里七天的文章。

    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学是为了更好地教。


    每个成年人背后,都有一套不为人知的自律!

    愿你成为那个“你想象中的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停更七天,你慌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rtb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