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眼这个词很有意思,据说来源于晚清小说《官场现形记》,本意是指唱戏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称为“板”,其余的拍子称为“眼”。一台完整的戏曲,须有板有眼。
四川人说一个人有板眼,就是指这个人的名堂多,或者是有趣。如果说某个地方的板眼多,则是形容那个地方爱折腾,喜欢变。
这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现象。早些年昆明来了个仇和,大拆大建成了他任期内的特点。比如修呈贡新区,把市级机关统统迁出去,同时把几家传统的大巿场拆了搬去新屋。二环路架了高架,不到八年的功夫,城市扩大了面积。后因贪腐判了十四年,却给这座城市留下他的板眼,叫“仇拆拆”。
最近这十多年,我几乎每年都会回故乡乐山,回去的时间或长或短。对于乐山的板眼,只能从外貌上看。从2009年至今,主持乐山工作的当家人大约有四位“花旦”,每一位都有自己的板眼,都给这座川南小城留下历史痕迹。
2010年前后,乐山城的开发进入快速通道。岷江东岸的嘉州长卷徐徐拉开帷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街小巷的街沿边边上,一律刷上了醒目的红黄色油漆,仿佛想告诉所有开车的骑车的,路面虽说泥泞且坎坷,油漆一刷,至少证明你是走在大街上。
这板眼真是绝了。
让我想起“文革”时期乐山的音乐名人“熊烂龙”,他住的小楼,连腰都伸不直,却用油漆把木地板刷成地毯图案。
咱买不起真地毯,画个假的哄哄眼睛也好。
那时的当家人好书法,一手行政体书法受到许多公事人喜欢。
继任者比上一任年轻了六七岁,年轻人的审美情趣肯定不一样。表现在川南小城的板眼是,先把城墙上长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树连根砍掉。后来小城人才明白这砍树的板眼,原来人家是要沿着这座城市的走向,用灯光画一幅晚上的图画。费了不少劲,花了不少钱。
河边上沿着城墙架设了灯光长廊,遇见高楼更有激光灯图案文字加持;山上,从沟儿口顺着山势蜿蜒,九座山峰包括凌云山乌尤山一律用五彩缤纷的灯光装饰,一到晚上,但见岷江,大渡河两岸灯火璀璨,一会儿红、一会儿紫、一会儿蓝,加上夜航的游船,仿佛去了江南,令人记起宋人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据说为了这个板眼,花了不少钱。江边上原来有几只卖鱼的船,存在了很多年,已经成为江城的特色美食,找了许多理由、花了很多钱让卖鱼的船消亡了。
两条大江,落得清净。
岷江老大桥头的一尊鳄鱼与天使的雕像,原本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当时的城市主管部门,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全国首届城市博览会,在会上购买了一个雕像,表现的是一个丰满的裸体女人卧躺在一条凶猛的鳄鱼背上。对这尊艺术作品有多种解释,指向比较多的是"天使与恶魔"。
雕像地处城区交通要道,来来往往的人多。许多孩子从小喜欢爬到雕像身上,把雕像擦的锃亮锃亮。同时也给自己的童年留下美好回忆。
这尊雕像,见证了这个城市改革开放的历史,伴随着许多人成长起来。现在说是不适合要么拆掉,要么搬迁去绿心路的山里。
一个砍城墙上的树,一个拆雕像,这板眼儿引起了古城民众的另类板眼,纷纷站出来要保护古城墙上的古树,不同意搬迁鳄鱼雕像。
那几年,全国各地都在闹“创卫”,一个创字带来的板眼,至今仍然欲说还休。我在《夜雨寄乐山》的一篇文章中,曾经写过:“古城萧公嘴一带,地形象这个城市的一把椅子,风景独佳之地。多年以来,一到晚上十分冷清,过去还可以路边停车,给这个角落增添点活力。现在交通管理一刀切,连商家屋檐下的三尺地都不放过,过去可以停车的屋檐下一律钉上铁桩禁止停车。
这是交通管理上的懒惰,商业区不是高速公路,不能停车意味着那一片的饭店、茶馆的兴旺少了一个致富的筹码。
点亮一条街的灯光,需要很长时间,熄灭千万盏灯,只需一瞬间。”
继之而来的三年疫情,这座以旅游观光著称的城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许多人下岗失业。
就业和吃饭成为主要任务。乐山的“当家花旦”,采取的扳眼很简单,放开几条美食街,一到节假日,所有外地开车来乐山的游客,他们的汽车可以免费停在指定的街道上。一时间,乐山的美食、乐山的旅游、乐山人对外地人的热情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赢得交口称赞。
可惜好景总是短暂。这不,刚刚吃了几天饱饭,乐山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城市经营整顿。每一天打开手机,跳出来的都是街上这不准那不准。正如我的战友,乐山最老的商业局长的儿子说,“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成功地将生意兴隆、人头攒动的张公桥好吃街搞得清清静静,人烟稀少。”
这些年发生在故乡乐山的板眼,细说起来也是有板有眼。
去看一座山、一座桥、一座孤岛、或者是看一座城市,就像是走进一户人家。从这个家的布局摆设、卫生状态就可以看出一些板眼,无须多言,可以对这家的当家人有了初步印象。
乐山的官方媒体“微嘉州”有消息说:
“当前,市中区正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通过一个多月的广泛宣传、集中整治、日常规范、长效管理的方式,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善。然而,个别游摊散贩依旧我行我素,阻碍城市管理专项整治机动巡查队依法执行公务,终被处以行政拘留8日的处罚。
2024年9月20日8时许,城市管理专项整治机动巡查队执法队员在通江街农贸市场附近巡查时,发现摊贩李某某(54岁)在前期多次宣传教育后,仍当街用电三轮摆摊卖菜,扰乱正常交通秩序。执法队员当即上前将李某某的秤进行暂扣,李某某一路尾随追行执法队员至都市江景小区外路边,要求执法队员归还其秤,并以下跪和抓扯执法队员的方式逼迫,后被参与巡逻的辅警陈龙等队员劝离。当执法车队继续巡逻至通悦路鸡毛店公厕外时,李某某再次将三轮车堵在车队前方,并拉住执法车辆车门,阻挡车队前行,经多次劝导和警告无果后,辅警陈龙在民警杨晓平指令下与其他队员强行将李某某带离,带离过程中李某某将陈龙右小臂咬伤。”
新闻稿所说的游摊散贩,其实是我们民族最古老的商业模式。《水浒传》中有详尽记载,打虎英雄武松的哥哥武大郎挑着炊饼满街贩卖;青面兽杨志在汴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站在当街口卖掉家传宝刀;郓哥提着装水果的竹篮游走在酒楼茶馆。中国最有名的一幅古画《清明上河图》,里面便有好多在店门外设摊的画面,这是买不起租不起店铺的初级商人,解决一家人温饱的方式,也是市场经济重要的微细胞。
唉,看到微信朋友圈转发的以上信息,心情沉重。我在文后留言,也许这位54岁的菜贩,他的三轮车就是他一家人对生活的希望。他顶着高温烈日,在尘埃中求生。一座城市如果不能为她的市民提供生存的希望,也许是卑微的、不符合当家花旦的板眼,那要这样的城市有何用!
《清明上河图》片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