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决定整理好采访稿发表的,然鹅逛了逛你的个人主页,发现太仓促了,还没有挖掘出内心深处某些闪光点。看到你的2016文章中提到“在突然意识到我已经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下半年我就开始了雅思+画画之路。每天都很累,比以前上班的时候还累。”这句话背后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激发了好奇心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选择画画和雅思?—坤坤的疑问
我倒是觉得这里面牵扯挺多我个人状况的事情。我是山东人,工作和生活在上海。最近两年在北京读了个研,不过读研期间这个阶段发生了很多不愉快,不愿意提。 我觉得那种单纯的画画和学习英语的累是很幸福的。你付出每一点努力都是为了自己。但在公司里加班做的那些事情对自己来说实质上都没意义,只是为了钱。嘿嘿跟你说这些吧,里面牵扯的事情太多了。-folles
folles"一个人在广州住了一天,下雨还发烧了"
北京-上海看分分然后跟大学同学去柬埔寨,回上海再去广州跟高中同学汇合去泰国
我是那个各网络平台ID为folles,喜欢很多事情但更喜欢画画的人。本科学习的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毕业后在4A广告公司从事平面设计,现在是一名自由插画师。
绘画的选择
没有很刻意的去画植物,在我新系列《走走画画》中出现了植物。伊尔库兹克冬天的树,南湖公园里的绿草和蜻蜓,圣彼得堡积雪的树和猫。这些在当时的旅行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和家人去长春看望87岁几十年没回过老家的姑奶奶,我们坐在湖边聊天我看见了那个绿草和蜻蜓。今年冬天我和同学火车去俄罗斯旅行,我们在伊尔库兹克去博物馆的路上看见了雾凇,抬头的一瞬间,我看见了蓝蓝的天和积雪的树枝。不管在多少年以后,每次再看见这些画我依然会记得这些相关的故事。
我觉得每一幅画都有它自己的小故事,绘画过程中都会有些有趣的思考。但是更想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体会,本科的时候我学习的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比较偏向于装置艺术,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那个时候每天都是很痛苦的在想方案。之前我觉得画画给我的是快乐,看到好看的图片,事物参照着画出来就好了。但当有一天我开始用画笔表达自己不再单纯的“模仿”时,我遇到了跟本科时期创作一样的问题。
可能创作或者从无到有的过程都是先有一个概念点,去思索如何把自己的情感概括到一幅画面中,整个过程会有痛苦,但终于有了一个好的方案和巧妙的方式,伴随着而来的也是成就感。
孤独无助你我,坤坤的独白
成就经历
2016年的时候为 杨步伟《中国食谱》首次中文版绘制了图书封面。
2016年10月份《绘心》杂志转载了我的《走走吃吃》系列
结尾处
人需要设置一个绊网来了解最终结果输出方向,好像确定带来安全感,安全感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是最底层的需求。
有时候过于追求确定,反而是一种禁锢
这二元论中有没有别的结果?有肯定有就是不确定性
计划中没有设限要采访多少位画家,受到共读21天小组影响,设一个限回头看看自己有什么影响,采访别人对未来对自己都产生了不确定性的能量反馈。
备注:
绊网取自《决断力》作者: [美] 奇普·希思 / 丹·希思
原作名: Decisive: How to Make Better Choices in Life and Work
含义:“绊网”指一个信号,当它出现时我们就需要提醒自己对决定进行重新考虑或另做一个新的决定。常见形式:最后期限(如果3个月后还没找到工作就回老家)。
我是坤坤
探秘有趣、有态度、有温情的手作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