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析浣云的一首七绝:《听雨》

解析浣云的一首七绝:《听雨》

作者: 雨林季风 | 来源:发表于2024-09-05 06:01 被阅读0次

七绝  听雨

红烛灯昏罗帐黄,敲檐冷雨漏声长。

连珠点滴情人泪,碎碎轻吟损别肠。

在这寂静的夜,一幅充满哀愁的画面悄然展开。

“红烛灯昏罗帐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昏暗的红烛之光,摇曳不定,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故事。红色的烛光本应给人以温暖之感,但在此处,却因为昏暗而增添了一抹忧伤。黄色的罗帐,在微弱的光线下,显得有些陈旧,它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此刻也沉浸在这哀愁的氛围之中。此句通过对红烛和罗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敲檐冷雨漏声长”,冷雨敲打着屋檐,发出清脆的声响。那“敲”字用得极为精妙,仿佛雨不是自然落下,而是带着一种力量,一下一下地敲击着人们的心灵。而“漏声长”则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漫长和寂静。漏壶滴水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它像是在计算着时间的流逝,也像是在提醒着人们离别的痛苦。此句以冷雨和漏声为背景,烘托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感觉。

“连珠点滴情人泪”,将雨比作情人的眼泪,这一比喻极为生动形象。雨滴如珠,连续不断地落下,就像情人的泪水一般,无法停止。情人的泪,是因为离别而流,是心中无尽的思念和痛苦的体现。这里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雨与人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读者更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哀愁。

“碎碎轻吟损别肠”,雨滴落下的声音,仿佛是在轻轻地吟唱着离别的痛苦。“碎碎”一词,形容雨声的轻微而连续,给人一种细腻的感觉。而“损别肠”则表达了离别的伤痛对人的折磨。此句以拟人的手法,赋予雨声以情感,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整首诗运用了烘托、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通过对红烛、罗帐、冷雨、漏声等景物的描写,烘托出离别的哀愁氛围。将雨比作情人的眼泪,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同时,赋予雨声以人的情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离别的痛苦。在创作艺术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章

  • 男人四十

    喜欢宋末词人蒋捷的一首词《虞美人 听雨》���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

  • 宋朝词人蒋捷写过一首《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

  • 处暑时节,告别燥热,让心灵多一抹清凉

    七绝—咏荷 娥眉粉黛浣轻纱, 雨骤风疏全不察。 只待馨香出水墨, 清白何惧染泥沙。

  • 人间秋雨,书上秋事,心底秋思

    宋代蒋捷有一首《虞美人·听雨》写的极好: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

  • 小溪三首

    1春溪 清溪净澈浣山石 石踞松云劈水迟 迟日彤霞归鸟入 入怀明月自成诗 2清溪 清溪浣碧松云静 静水流深悦耳听 听...

  • 【七绝】黑白水墨 (步韵原创)

    七绝 听雨 文/武金龙(黑龙江) 暮云凝墨晚灯明,侠气峥嵘酒后生。 醉里抛书听夜雨,雨声又似读书声。 1. 七绝 ...

  • 来人间一趟,去看看太阳

    先来献上一首南宋词人蒋捷的词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

  • 读宋词:离歌且莫翻新阙,一曲新词酒一杯

    年少时,很喜欢宋朝词人蒋捷的一首词——《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

  • 一辈子,什么最重要?

    很喜欢蒋捷的一首诗: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

  • 【五绝】云裳

    【五绝】云裳文/@峡谷听风.杨庆提 门前舒锦绣,织女秀云裳。暗把西风送,偷偷换晚妆。 又一首 【七绝】霓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析浣云的一首七绝:《听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yr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