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阅读打卡第5天)
阅读书目:《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
今日阅读:第3篇,101页— 122页
我的摘录:
想要教育好孩子,重要的是就在创造一个有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也许父母就是最重要的“环境”,父母需要先受教育,这样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反省自己有什么品格能够成为孩子的示范,有哪些行为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
每一个父母都有两次机会塑造自己孩子的生命。遗传基因是一次,它决定了一个人身体各方面的上限;而后天的家庭教育,则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条件,走得更远。
孩子不需要担心,而需要关心。
孩子不需要责骂,而需要理解。
孩子不需要说教,而需要分享。
孩子不需要考验,而需要分担。
孩子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爱。
孩子不需要被寄予希望,因为它本身就是希望。
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需要伙伴的。孩子两岁以后父母就要想方设法给他找伙伴,让他有更多的机会与同龄的孩子在一起。
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相互映入自己眼帘的也是同龄的脸,这就是一种“自然”,也有助于孩子保持自己的样子。
孩子在一块儿游戏,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他们学习说话,学习交流,学习合作,学习退让,也会体验人与人之间各种碰撞,并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
我的感悟: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伙伴的,在和同龄人的交流中,孩子才能真正做回孩子。
这一点,我认为自己做得很不好,也可能是顾此失彼。用孩子的话说,刚有了新朋友,就让我们给弄丢了。
孩子六年小学生活就换了三所学校,在每所学校里都是刚结识了新朋友,还没来得及相处一段时间,就被我们无情的隔断了。第一次,为了改善学习环境,让孩子跟他妈妈从农村来到了县城;第二次,也是为了离家更近一些,又跟着妈妈转学到小区附近的一所学校。两次转学,三所学校,孩子并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
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如今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很少与外人交流。如今放假了,大多数时间都是宅在家里。我也想尽最大努力改变孩子的这种状况,让他和同学一起到俱乐部打球,让他走出家门去和同学接触。但是,再怎么样努力也无法改变孩子目前的这种性格。
古代有孟母三迁,如今虽说我们也更换了三所小学,当然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是越来越好,但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我觉得收效并不大,有时候还真的很后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