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海道抵达东京,正是圣诞节的前夕。女儿一再坚持,“今天必须去看日本桥!” 《祈祷落幕时》这部多年前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引发了她强烈的好奇心。尽管对这座“必须看”的桥一无所知,我和妻子似乎也无法拒绝。
地铁的好处在于便利地通达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也因此让人失去了方向感。从东京站的地底下钻出来,抽签似地选一个出口,赌的是直觉和运气吧?在我的印象里,东京始终是高楼大厦堆在一起的一个集合体,并无任何地理的概念。
日本桥的故事,让我体验了自己的无知。
这是一座走到跟前也感觉不到她存在的桥。沿着河的上空修建的高速公路,像一块无始无终狭长的盖板,将蜿蜒在东京城里的一条河「日本桥川」几乎封存起来。第一眼看上去,总会将横跨其上的高速公路误当作“日本桥”,它沉重地压在日本桥的上方。
第一眼看上去,总会将横跨其上的高速公路误当作“日本桥” 站在桥中央,高速公路便在你头顶上 如果乘船从桥下经过,便会看到高速公路像巨大的盖板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正是日本国勃勃兴起的年代,建成这座饰以青铜雕像的双拱石桥,从任何角度看都是西洋风格的。惟有那几尊生着翅膀、令人畏俱的麒麟雕像,带有几分神秘的日本色彩。
原本在桥中央的「道路元标」已被迁移到旁边的一小块空地上,是一个复制品。作为连接东京都与另外七座城市的「 零点」,看到用「 粁」表示路程和距离,我好奇地以为是旧时日本的度量单位。可细细一想,那是一个西洋化的时代,应该是“千米”的意思吧?查了一下,果然训读发音“きろめーとる” (Kiromeitoru),竟然是 Kilometer 的直接语音复制。
其实我看到的(据说)是日本桥的第十九代版本。
最古老的日本桥,是一座拱形木桥,初建于江户幕府时代的 1603年,那正是德川家康登临权力的巅峰,成为将军的第一年。那时候还没有东京呢,江户改叫东京是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当时日本的国都在京都,而江户则是德川家康将军幕府所在地。
古时候的江户是个啥样子?谷歌一下「江户地图 」,可以找到许多不同的版本。最老的版本是后花园天皇长禄年间(1457-1459年)的《长禄江户图写》。那其实算不上真正的地图,仿佛将一幅山水画压平展开了,标注上山川、庙宇、村落。有意思的是地图标有方位,上西下东左南右北。当时的江户属于武藏国的地界,室町幕府将军是为足利义政。那时候的江户只是江戶湾海边的一个小村落,并无日本桥的存在。然而图上有朱笔注记,落款为安永七戊戌年,即为1778年,可见三百多年间,收藏者的墨迹。
接下来一幅是1630年的《武都丰岛郡江户庄图》,该图是现存江户城最早的地籍记录,图上清晰地标有「日本桥 」,算起来当时她才二十岁有七。
有许多更新的高清晰版本的「江户图 」,以1844-1848年(弘化版)和1858年(安政版)为例,分别收藏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图书馆。这可是距最早的日本桥建成之后二百四十多年了,在位的将军分别为第十二代德川家庆和第十三代德川家定。
这些古地图皆为木刻版印制品,有无数个版本都不奇怪。相隔十年的两张图依旧是上西下东左南右北的坐标方式,格局大致相同,细节却很不一样。地名标识均朝向四个方向,仿佛是从天顶向下看的。然而弘化版的图註以平假名和汉字混合的草书为主,我看不大懂。安政版的则是工整的楷书汉字,清晰了然。
那个年月的「日本桥 」似乎并不起眼,是通向御城(现今皇宫)的渠河上许多木桥当中的一座。与之相邻的是东面的江户桥和西面的一石桥、常盘桥,这些桥如今还在,也不知道已是第多少代版本了。它们是东野圭吾小说中的重要线索。
无论新、老版江户图均标注从日本桥出发的里程,却都是相距二、三里的小地方。安政版图上还列表说明日本桥距重要的寺庙、“诸国出口”的距离,可最远的也不过四、五里。这令我困惑不已,难道江户时代的日本桥真的是通向日本各地的「道路元标」么?我忽然意识到,所谓“诸国”乃是武藏国之外的“国”吧?古时候的日本有“令制国”的行政区划概念,大体与中国古代的“州”相类似。
一位朋友的孩子在东京工业大学从事建筑学硕士研究,平安夜一起吃晚饭,他告诉我,古代江户的布局是很有讲究的。城西面是山地,东南面是相对封闭的江户(东京)湾,其间是数条大河夹持、由一系列指状相间的河谷与台地组成的关东平原之南部。台地高处居住的主要是贵族和武士,而低地河川聚居的是耕田农户和常要出海的渔民。
这可不是信口说说的故事,东京大学的布施孝志和清水英範教授用现代地理数值地形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江户地籍图与二十世纪初的东京地形图,再现了古代江户的地貌模型,完全证实了上述说法。两位教授格外关注日本桥,特别模拟了日本桥两岸的地貌。
歌川广重笔下的浮世绘名作《东海道五十三次中日本桥》,将日本桥描绘为十八至十九世纪江户时代著名的市井民俗风景,确是真真切切的。
其实1858年,安政五年,在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的意义。这一年,江户幕府分别与美国、荷兰、俄国、英国、法国签署了通商条约,史称“安政五国条约”,日本被强迫打开了门户。九年后,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
几经焚毁的日本桥,终于在1911年被一座坚固的石桥取代了。明治维新把日本带入了现代化,成为新兴的东方强国。然而之后的历史却十分吊诡,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上世纪初叶将她推向一条歧路,最终是一场灾难的结局。二战东京大轰炸期间,日本桥周围的街区沦为焦土,夷为平地,日本桥幸存了下来。
1964年东京奥运会,标示着日本的新生和再度经济起飞,据说在千挑万选的方案中,最终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里筑造高速公路,可以说是日本桥又一次的无奈。
万千广厦,摩天云集的东京,像旋过许多转的魔方,已无法体察早年江户城的地理格局和风韵了。沧海桑田,物非人非,惟有那些古老的桥梁和町街名称,留存下数百年的记忆吧?
东野圭吾在《祈祷落幕时》里描述了每年七月,日本桥洗桥的风俗。加贺警官为了侦破日本桥的秘密,乘游船从隅田川与神田川交汇处的浅草桥出发,沿河一一察看围绕日本桥的十二座桥,从那样一个视角,看到了很不一样的东京。
问自己,下次去东京,要不要像加贺警官那样,作一次水上环行?不过在此之前,先要读东野先生的另一部关于日本桥的悬疑作品《麒麟之翼》。
注:以下照片和图来源自网络。
建成初期的日本桥 歌川广重的作品《东海道五十三次中日本桥》 浮世绘雪中的富士山与日本桥 1457-1459年的《长禄江户图写》 1630年的《武都丰岛郡江户庄图》 1858年版的江户图(局部),清楚标示了江户桥、日本桥、一石桥和常磐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