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青铜器很美,连日寇都垂涎,出70万购未果,还是硬逼夺走
我国的四大发明之前,在夏朝时代就已经掌握了青铜器冶炼制作技术,而到了商代,这项技术已经成了一项成熟的技术工艺,产生了大批的制作青铜器的手工业者,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手工业者。因此手工业是商代社会生产很重要的部门。从出土的各种手工制品来看,已是一个分工较细的独立生产部门。有各种专业的手工工匠,生产各种产品,丝麻的纺织还使用简单的机械,这些产品的制造工艺技术水平都很高。如青铜器、玉器、骨角器、丝织品都非常精美。尤其是器类繁多、花纹绚丽的青铜器,反映了商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说到商代的青铜器,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那个闻名世界的司母戊方鼎,它是商王朝后期王室的青铜祭器。这是个腹部呈长方形,上有两耳、下有四只圆柱形的鼎足。其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三字,因此称为“司母戊鼎”。因体形呈长方形,又称为“司母戊方鼎”。这个带耳通高13厘米、器囗长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的商代重器,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说起这件国宝级的巨型青铜器,在其被发现后还有一番不寻常的遭遇。据说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殷墟范围之内)的农田中,农民挖出了一个大铜鼎,因为大得和当地农民喂马的马槽差不多,农民们就叫它为“马槽鼎”。大家想把这个鼎运出去,但是太重,少数几个人抬不动。想把它锯开以后再运,费了很大的劲也没锯开,于是又把它偷偷地埋在地下。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们,虽说没有说明文物知识,至少知道知道把它保护起来,也许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另外一点我们要知道,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占领安阳的时候。在武官村发现有古代大铜鼎的这件事,由于汉奸的高密,逐渐也被日寇探知。日寇威逼利诱当地人交出大铜鼎,但一无所获。接着不死心的日寇又“愿出70万元”用钱收买,结果还是得不到。最后,在日寇威逼得很凶的情况下,当地人另外找了个仿制的小铜鼎给日寇,这件事才算搪塞过去,而这个大方鼎才算保存下来,直到1946年才又重新被当地人挖了出来,可是已失去一只鼎耳,实在可惜。我们都要知道,那个年代能够把这件国宝的一完整保存下来实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再来简要说一说这个大铜鼎。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这尊司母戊方鼎的结构复杂,鼎体饰以饕餮( tao tie滔帖)纹,耳上铸有两虎相向张口吞食一人头的形象,耳、身、足是分别铸成后再合成一个整体。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这个世界之最的青铜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技术工艺水平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历史成就,同时也进一步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杰出能力。所以说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不是吹嘘出来的,是实打实的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我们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应该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对于本文所涉及的历史史料,您有什么感受呢?欢迎留言讨论并持续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