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武志红老师的课有节是关于睡眠的课,很有感触。
他说:人得活得痛快一点,不能把劲儿都憋在孤独的想象之中,得在外在的关系世界,痛快淋漓地去展现。
他说:“未完成事件”,术语很简单,一个人不能被淹没在未完成事件中,因为它们很占心神,特别是,那些让你各种纠结的如鸡肋一般的事情。
他说:生过,才能死;充分活过,才能坦然接受死亡。
他说:活得精彩的人,思维可以停下来;活得不痛快的人,思维难以停下来。
他说:完形心理学的基本逻辑是,当一股能量或一个表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时,这股能量或表达就可以“完形”了,然后这个完整的整体就可以放下了,即可以死掉了。
他说:越是体验,越是具体,就越容易有生死的感知与隐喻。例如性爱,一场满意的性爱后,人最容易酣然入睡。它真是有最具体的开始、发展、潮起潮落乃至结束……
他说:相反,越是头脑性的东西,越是抽象,越不容易有生死的感知与隐喻。一个思绪飘起,它不经意中“出生”了。可如果这个思绪没有进入到关系中,就容易只是一个轻飘飘的能量,接下来也不会有发展、高潮与潮落。然后你会发现,你想让一个思绪直接死掉,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他说:如果你觉得,我这些说法很触动你,那么就得知道,人真是要勇敢地投入到体验中,让自己的生命有法国小说家,《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的墓志铭上的那种表达“活过,爱过,写过”,然后就可以坦荡去死了。
他说:如果每一天都可以这样度过,那你就可以小“死”一下——酣然入睡了。
我以前是睡眠还算比较好的人,现在有几天睡不着里确实有这种“因为白天没有痛痛快快活着和还有些未完成事宜而睡不着”的现象。
而我爱人也是经常入睡困难,我就想核对一下,询问他是不是有这种现象,他满口否认“不是”。也许他觉得不是,其实不是不是,而是没有觉察。但那都是他自认为的真实经验和认知。既然他说不是我就尊重他,不与他继续探讨,我知道他不喜欢听我说心里知识,有些事提一下就能在以后的不经意间想起。
活得爽的人,不仅在外在现实上拿得起放得下,在思维上也不纠结。
相反,活得不痛快的人,在外在现实上会左右为难,在思维上也会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难以做到停掉这些无效思维程序,于是整个头脑总是在运行中,就像是,头脑成了没办法暂时关机的电脑一样。
我身边也有几个是那种明天没有盐下锅都乐呵呵酣然入睡的人,典型的没心没肺,超强的活在当下的能力,其实不是能力,而是生命自带的活命程序。他们这种不是练就的。但我相信这种安然入睡是可以通过觉察练习改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