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看到可以让你扔掉手机的10本好书|双12推荐购书清单

好看到可以让你扔掉手机的10本好书|双12推荐购书清单

作者: 李铁柱很生气_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22:25 被阅读6次

    正文共:5098 字 5 图

    预计阅读时间: 13 分钟


    其实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业余时间煲剧、刷微博或打打游戏,并不能算是一个“专业”的阅读者,但正因为这样,反而比较有立场给大家推荐一些书,因为对很多人来说,看书的目的和我一样:放松,从阅读中收获愉悦感就够了。抛弃那些“为什么要阅读”的宏大意义吧,工作已经很伤神,有时候打开微博看明星鸡毛蒜皮的小事、看比小说还荒诞让人难受的社会新闻,或者自己发一条微博也会莫名被杠精盯上和你辩论,真的很累。

    所以我选的这些书,都是些能让人放松下来的话题,比如美食、植物、世界各地风光习俗之类的——但也不见得就浅薄,我喜欢南京先锋书店那句标语:大地上的异乡者,其实这些话题背后也反映一件事情:世界上处于千差万别环境的人们,都在怎么样生活?在四维空间中一个人的一生永远只能选择一种活法,所以了解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别人怎么样生活,怎么样活着,其实很有意思。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是的这是一本童话。不过按照题材来区分一本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宫崎骏之前也很少有人认为动画片是给大人看的。《骑鹅旅行记》的故事很简单,调皮捣蛋的尼尔斯被土地公公变成了一个迷你小人,和家里养的一只鹅踏上了行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整个故事中讲述的瑞典优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文化古迹。手机的普及让声音和图像更便捷地传播,所以很多时候人的想象力是无处释放的,所以我建议不要看《骑鹅旅行记》的动画片,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调动想象力,畅想一下故事中春天刚刚解冻的北欧田野、古老城堡里老鼠王国的决战,你会发现自己能脑补出很多精彩的场景,而这是独属于你一个人的画面,因为每个人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取决于此前的经历。对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还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如父如子》

    如果你是一个收入不错的精英家庭,精心抚育的孩子7岁开始读小学的某一天,医院突然打电话过来说儿子不是你的,在出生的时候被换掉了,你会作何反应?《如父如子》讲的就是一个被这样的事件袭击的家庭。这种故事如果放在卫视黄金档播出,一定是一个撕心裂肺家庭伦理苦情大戏。不过别忘了讲这个故事的人是是枝裕——不是说这个故事中的人就不难过,各种难过、纠结当然一应俱全,但是怎么办呢?日子还不是得继续?所以《如父如子》里,要不要把孩子换回来,怎么样一步步让孩子适应环境,两个家庭如何处理彼此的关系……悲痛尽管是悲痛的,但是该怎样,还是得怎样,因为日子还得“步履不停”地过下去不是嘛。撕心裂肺的当然也没问题,但总觉得《如父如子》里这种静水深流的做法,可能更“真实”一些,因为真正遭遇过什么的人,总有一天会学会把眼泪流到心里去。推荐原著而不是电影版,因为影视化之后,少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这很重要。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

    中国人谈饮食一定绕不开袁才子的《随园食单》,除了记载很多富人奢靡讲究的家宴名馔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须知单”和“戒单”中,袁枚第一次把饮食放到了一个“学问”的角度来看待,因此成为后世中国餐饮行业敬重的经典之作,日本料理除了与中国料理有着一衣带水的关系之外,也发展出了一套独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核心理念其实和袁枚的《随园食单》有些相似:敬畏粮食、善于发掘食材的特长量体裁衣,以及重视食物本味的呈现。这本《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是文学大师水上勉十二个月山居生活的随笔集。他居住在轻井泽的山庄,依照天时,向身边的土地寻找一餐一饭。八月是凉拌豆腐的季节,九月是松茸的季节,十月是野果成熟的季节……这本书告诉大家每个不同的时节哪些食材各领风骚,同时也可以了解日本料理文化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道在舌尖”,一饮一食里包含着为人处世的智慧。

     

    《借山而居》&《鹅鹅鹅》

    世界上总有一些很有行动力的人过着我们理想中的生活,比如《借山而居》的作者二冬,他从美术学院毕业之后,花4000块钱在终南山租下了一座农家院子20年的使用权,养着猫、狗、鸡和鹅,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发呆、晒太阳、观察院子里杏树何时开花何时落叶。不过这本书值得看并不是因为讲二冬过着如何“理想化”的隐居生活,而是如实地纪录了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之后的日常:会有农民因为看二冬是书生而偷他的鸡蛋;二冬的狗和别人家狗打架了,对方的狗主人伺机报复为自家狗出气;作为普普通通平凡人的父母也始终无法理解儿子的决定,只不过无力扭转而已……我列举这些不是强调隐居生活的不好,而是想说明隐居生活既有不被高效运行社会胁迫的便利,但也有柴米油盐的现实需要面对,隐居生活也只是众多生活方式的一种而已。这两本书很好的点在于没有回避和隐瞒“不好”的一面,而是好的坏的都和盘托出,在看这两本书之前,我以为绝大多数人没有勇气选择这种生活是无法割舍现代生活的便利,但看了之后才意识到一个问题,隐居生活也有很多不便之处:比如农村是没有卫生间马桶的,当然也没有地方洗澡。

    但是整体上对作者个人而言,他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那些坏的东西他自己能够接受,也被他写的妙趣横生,并且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这也解答了我看这两本书之前的一个疑惑:作者二冬同样是住在山里过着“农村”生活,到底是什么让他和那些农民不同?

     

     

    《上种红菱下种藕》

    王安忆和迟子建是我最喜欢的两位女作家,女性作家在描写细节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能力,《上种红菱下种藕》同样是一个情节上没有特别多波折的故事:十一二岁的秧宝宝因为爸爸妈妈出门打工,被寄送到镇上的老师家里,秧宝宝在这里认识了自己的新伙伴,故事主要就讲了两个女孩子在小镇上这一段时间的经历。秧宝宝生活的地方叫做沈溇,是一个典型的长三角地带小镇,这种小镇大半只脚已经迈进了现代社会,但还有小半只脚是过去那种老式的小桥流水人家,镇子上有一两家工厂,有些外地来打工的年轻男女也生活在此,秧宝宝和伙伴就穿梭在这个小镇上,去看亲戚、看邻居新开的店铺、看影楼给来拍照的人化好看的妆,晚上跑到纳凉的地方听那些外地打工的男男女女讲厂里的八卦……这些经历平平无奇,但却总能让人想到自己小时候相似的场景,相信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就像是龙套演员一样,出现在我们还不懂世事的年纪,讲的话做的事带着某种神秘色彩,后来等我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的时候,他们早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无迹可寻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细腻而逼真,让人觉得好像发生这些事情时,作者都在现场一样,又觉得好像把故事中的人物名字换一下,讲的就是自己的童年。

     

    《建水记》

    这本书是诗人于坚的作品,诗人用词总是精准而又老到,譬如他形容云南建水城是一个“生活家艺术家建起来的城市”,乍一听觉得怎么像是形容罗马的,但于坚这么形容是有道理的,云南建水是一座移民城市,14世纪晚期,明朝廷“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二三十年间,数十万移民背井离乡,迁徙云南。这是一支由生活世界的行家里手、大师组成的队伍,他们从中原、江南带着各类种子、精致的手艺,依照宋元时形成的经典“营造法式”来建筑一个梦想中的天堂,这些人在古代叫做手艺人,但以现在的目光审视这些能工巧匠,说是艺术家丝毫不为过。这就是建水城的诞生背景了,彼时的它,名曰“临安”。

    解释清楚这个背景之后,《建水记》里的一切都有趣极了,民居的式样、到处雕梁画栋的房子、器具等等都充满了魅力,和别的地方不同的是,其它城市,这样的地方都被清空并且围了起来叫做“文化遗址”,而在建水,人们依然生活在这个古老而精巧的城市里,生活在这个明朝就建起来的艺术之城里,它是活的。和我上面介绍的所有书一样,这本书也带有大量的插图,此外,读于坚的文字同样能带给人酣畅淋漓的享受。

     

    《阿城文集·第二卷》

    在今年中秋节的

    一篇推送

    里介绍过阿城,大作家王朔瞧得上的人没几个,但他给过阿城这样的评价:阿城,我的天,这可不是一般人。北京这地方每几十年就要有一个人成精,这几十年成精的就是阿城。我极其仰慕其人。若是下令,全国每人都必须追星,我就追阿城。这段话的赞美就已经够了。阿城作品并不多,如果觉得读不过来的话,建议先看《阿城文集·第二卷》,我喜欢写云南的那几篇,通篇透出一股“野”性。我的天,文字究竟可以被人用到何种程度,看阿城这段话就够了: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纷纷翻下马来,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就不像阅读理解一样分析了,品咂一下这句话里的几个动词,语文课本举“练字”的例子总是说那个“僧敲月下门”的典故,照我看推敲二字还没精彩到那种程度,但是阿城这段话里的几个动词,外加结尾的比喻,真是妙极!

     

    《阿尔萨斯的一年》

    这是一本有趣的作品,讲了一家人去阿尔萨斯生活的一年,由做记者的爸爸和做交换生的女儿共同完成,不是合写,而是同一件事爸爸和女儿会分别写一篇自己的经历。对同一事情爸爸和女儿常常有不同角度的叙述,比如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女儿侧重的是描述所见所闻,比如发生了哪些事情,吃了什么东西,味道如何,和当地人交流的感受是什么,爸爸的话经常会大发感慨说看到古迹不由得追怀古今,联想到某场伟大的战役(在我看来是典型的上一辈文人酸腐写法),当然了爸爸的写法未必不是真心,可能上一辈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但我私心更喜欢女儿的描述,一切都新鲜有趣亲切得多,比如在学校里,女儿写大家怎么看待中国人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外国初中生的课余生活之类,一切都很鲜活,爸爸的话就瞬间上升到思考两国的教育体制,大发一段感慨,实在是有点小题大做,有种为深沉而深沉的嫌疑。当然并不是爸爸的所有内容都写的不好,比如碰上当地的罢工游行,爸爸的知识储备显然很有优势。整体上这本书讲的内容是很有趣的,阿尔萨斯当地的一些风俗礼仪等等,父女俩不同视角纪录同一件事,也是一个很新鲜的写法。

     

    《图说敦煌》

    一直想去敦煌莫高窟,竟然到现在还没去过,不过看了这本《图说敦煌》,有点庆幸还没去,因为这本书教会我怎么样来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实际上整本《图说敦煌》只讲了莫高窟的254窟这一个窟,没想到就已经干货满满了,譬如怎么样解读壁画表达的内容,从哪些细节来判断画师的技巧、艺术造诣、以及对佛法的理解,以前对莫高窟的了解可能仅仅基于知道它被损毁盗窃的历史,说实话原本看一些图片资料的时候还觉得画的怎么这么潦草抽象,但是看完这本书的介绍,大概明白了哪些潦草是技巧不到位,但哪些潦草是事出有因的,其中对一些佛教故事的解读也令人信服,比如割肉喂鹰这样的故事,以前听到的时候觉得就是个类似《二十四孝》的故事,通过这种极端的形式来赞美创始人,内心一直不以为然,不过书里也对这些佛法故事做了比较合理的解读,至少消解了我内心的怀疑。看了这本书可以学会如何欣赏艺术,我觉得以后如果去莫高窟,应该不会只是走马观花式,或者听导游介绍一些通识性的内容了。

     

    《欢乐英雄》

    最后推荐一部特别的作品,古龙先生的《欢乐英雄》,古龙的小说没有金庸的那么受欢迎,在我看来有些遗憾,金庸先生的武侠带着某种儒学色彩,英雄必须是武功高强、才貌端正、胸怀天下、行事磊落,比如完美的郭靖;但是古龙笔下的人物都粗粝怪诞极端——这不是贬义词,而是说,他们不愿意那么“完美”,更加恣肆一些,英雄可以武功高到极端,但偏偏也要长得丑到极端,古龙小说经常流露出一种和主流思想对着干的感觉:你希望我怎么样,我偏不怎么样,比如那个让十大恶人痛不欲生的小鱼儿。

    《欢乐英雄》被称为古龙最难影视化的一部小说,我非常认同,因为这部小说太“夹叙夹议”了,古龙总是忍不住跳出来发表一些感慨,可是这些感慨又是那么热络真诚,古龙在这本书里大赞友谊的美好,其实你会发现有时候那些热烈的真诚的表白真的要说出来才行,虽然说出来很肉麻,但说出来会很动人,这部小说里有大量可以让人感动的句子,真的很适合在寒冷的冬天裹着棉被,倒上一杯热茶阅读。除此之外《欢乐英雄》依然不失为一个优秀的悬疑故事,一群举止怪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有的人相貌英俊却不讲个人卫生到了极致;有的人平时一动不动懒到天怒人怨,但其实却拥有绝顶的轻功,有人坐拥一整座山庄,但山庄里却又穷到一张床都没有,这些人的秘密随着故事的进展一一揭开……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情节,主人公郭大路在江湖历险中逐渐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其中一个哥们,对自己的好兄弟产生了爱情,让郭大路苦恼自责又羞愤,直到最后……谜底不能说,有兴趣的自己去看!


    感谢花费时间阅读~用心整理和撰写推荐的书单希望您看完可以推荐给更多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看到可以让你扔掉手机的10本好书|双12推荐购书清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cl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