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去往成都的火车上,彼时我还是一个高中刚毕业的懵懂少年。火车上有一位姐姐,和我现在的年纪应该相仿。她捧着一本钱老的《围城》,读得津津有味。我只是高中语文课学过《围城》选段,却不曾读过全本。在她的极力推荐下,我好奇地翻开了那本书。兴许是旅途劳顿,抑或车上人事芜杂,我只读了一两页,便没有耐心读下去了,觉得似是而非,云山雾绕,兴味寡然。不过我觉得,最关键原因是对于书里许多内容我根本缺乏生活体验,也就难以卒读。可以说,打败我的不是钱老的文字,而是自身的理解力和生活阅历。
十年后,我早已大学毕业,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波折,在沉重的生活里摸爬滚打,遍体鳞伤。当我再次捧起《围城》,突然产生了一种遇见阔别多年的老友的感动。我轻轻翻开它,没错,第一页就把我深深吸引住了。我如饥似渴地读,欲罢不能地读,甚至顾不得喘气,一口气读了几十页,连自己都觉得惊讶。当初感觉佶屈聱牙的文字,如今竟然变成了一串串美丽的音符,流入我心。原来自己经历了一番才深刻懂得的道理,在书中不过是寻常文字而已。然而,我若缺少一定生活阅历,见到这样的文字,也只是明白个大概其,更不会有如此深重的感悟。初读不解书中意,读透已是书中人。我应该感激的不是文字,而是生活本身。
何止《围城》。当年受到语文课本的感染,兴冲冲地买了本《瓦尔登湖》。利用放假时间读完了,还有模有样地圈出了许多自认为的妙语佳句,犹如虔诚的上香信徒。无奈这么多年,信仰终究还是不够笃定,书中的句子早已香消玉殒在脑海,同人聊起,也只记得大概内容。近来搜寻书架,重读《瓦尔登湖》,眼里竟泛起了泪花。风景如故,我却早已走远。看着十多年前划下的笔痕,倍加感动,仿佛春天俨然永恒。其实改变的不是文字,而是我的心境,我的阅历,我的生活。不过,我还是我,我内心深处仍是那个朴素单纯的灵魂。
多年以前,我壮怀激烈,去求学,去寻梦,却迷失在了书中,迷失在了大学。于是,我带着一颗受伤的心,离开那些朋友,从此沉浸于工作,生活与一切俗务,不闻不问。多年以后,我的生活,工作都已相对稳定。多了一身伤疤,少了风雨飘摇。当我再次接触它们,既无虚伪,也无客套,只有实实在在的感动,就像去多年未见的老乡家里做客。
实在读不懂书,就先学着生活吧。毕竟,读一本书只能如管中窥豹,展示给你生活的某一方面。况且那些不足以成为经典的,早晚会被遗失在历史长河。生活却如一本本书的集合,亘古如新,又如汪洋大海,澎湃过千万年的岁月永流不息。当你彻底读透了生活,再打开一本书,它便不再是死气沉沉的了,而是跃动着的火苗。闪耀的火光中,你定会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