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共读一本书是钱志龙校长的《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当校长》。
对于钱校长,在去年的成都教育年会上有些许了解。当时钱校长做了一场主题为《怎样的结构,怎样的关系,成就怎样的教育?》的演讲。虽然只有18分钟,但是钱校长在那场报告中对教育做了深度解析,呈现出的学识之深,定位之高让在场的所有人叹服!
初见钱校长,差点以为是一个外国人,可能在国外工作久了,整个人有些西化,休闲的穿着,轻松的谈吐,甚至耳朵上还有耳钉,在年会这样相对正式的场合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现在想来,可能教育之于他而言,不是事事都上纲上线,而是一件好玩的事情。钱校长除了是演讲嘉宾,还担任了海外论坛的主持人,流利交流中透出反应的迅速,感觉钱校长天生就是做教育的,烟雨中透露出教育的敏感。读这本书,基本上就在读钱校长的经历,一个个片段中折射出钱校长对待教育的柔软,对待教育的情怀。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特别有感触: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一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过节,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是啊,什么该改变?力应该用在哪儿?在妄图改变世界时,是不是需要思考自身是否需要改变?教育能够做些什么?或者带给学生什么?古罗马的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依旧是主张自身的改变。如何改变?从钱校长的一个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来,教育的细节和美好,就是引导学生改变的小而美的切入点。我觉得在《别叫我筷子》这个故事中可以找到共鸣。故事讲述的是几个孩子被用美食的名称起绰号的事,但是由于这几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的差异导致几个学生各不相让。钱校长了解的事情的经过之后,并没有直接说起绰号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国家的美食有哪些,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把一场纠纷变成了不同国家的美食介绍,分散了注意力,淡化了矛盾。实际上我们在日常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经常会遇见这样的同学矛盾,不至于上纲上线,但是又要处理得当,所以处理的分寸不好拿捏,钱校长的招数很艺术。小朋友们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觉得自己站在“正义”、“真理”或“受害者”一边的时候,他们也是固执而听不进说教的。这种情况下,他们都动了手,也都用言语冒犯了对方。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查出到底是谁先说的粗话,谁先打得第一拳意义并不大,因为本来就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可定是各打八十大板。他们年纪的“弱点”也是他们的天性,那就是好奇。所以最好先避开矛盾,用问题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并把他们同意到同一个“战场”上,后面就容易解决了。
钱校长的柔软,也是儿童立场的体现。看见儿童,读懂儿童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素养之一。我们平时讲教育需要注意或者规避的问题,在这本书中都有被提到,比如不比较,比如过分成绩化,比如给学生贴标签等,这样的教育问题部分国界,但是钱校长的处理方法无一不是让人拍手称赞。读这本书,读的是故事,意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一段从业经历,更是一个人的生命体验。他看似随意的穿着打扮,却掩饰不住他对教育的细腻情感,文字中偶尔有犀利的言语,但是掩盖不了他一颗爱教育的心。这是一位充满睿智,充满爱,充满艺术感的教育工作者,用这样的一本书诠释着一个教育人的拳拳之心,诠释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诠释着教育对孩子心灵和成长的影响之深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