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商业发展的名人:古代十大商人
小思考
百家号17-06-03 11:35
关注
在过去,中国是一个重农轻商的国度,经商被人们视为“贱业”。古代有“士农工商”四大行业,“商”被排在了最后,甚至有时一提起商人,人们便会想到“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等贬义词。因为商人并不直接进行生产,而是在商品的流通和交易中发挥作用。
中国古代是自然经济,绝大多数都是男耕女织,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对交易的需求本来就低,所以商人的作用也就不显眼。
有趣的是,尽管古代的人们重农轻商,商贾在社会上的地位较低,可是商业仍然是致富最快、极富有魅力的一个行业,以至于每朝每代都会出现几位传奇性的巨贾,他们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他们所经历的财富故事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品味、值得思索、值得借鉴、值得发扬的东西。他们这些“商圣”背后都经历了一个个传奇性的财富人生,他们所经历的发家史一定能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启发和借鉴。
01富甲陶朱:范蠡
陶朱公就是范蠡。范蠡,字少伯,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后人尊称“商圣”。曾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兴越,功成身退。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经商致富具有很多经商理论,致富后,肯于帮助别人,威名远播。堪称“中华自古商之祖”。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范蠡最后老死在陶地,享年大概88岁,世人称他陶朱公。在范蠡死后,族人将他葬于陶山主峰西麓(今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幽栖寺村),后世的人们来此凭吊他,缅怀他的业绩及人品,汲取他的思想和智慧。
02儒商鼻祖:子贡
端木赐(公元前520—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政治家,外交家,中华儒商之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是孔子的重要弟子,是孔子儒家思想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又由于他在商业上的特殊才能(这在孔子弟子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后来被称为“儒商”的始祖。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
03白手起家:猗顿
猗顿,山西省临猗县人。原是春秋时代的鲁国的贫寒书生,在生计艰难时,听到范蠡弃官经商很快致富的消息,于是,“往而问术”。范蠡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母畜)。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十年之间,成为与陶公齐名的巨富。
04智慧商祖:白圭
白圭(公元前370—300年),《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白圭的自成体系的商业经营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把经商的理论,概括爲四个字:智、勇、仁、强。白圭的这些经商理论,为后世商人效法和借鉴。中国古代商人把他奉爲祖师爷,宋景德四年,真宗封其为“商圣”。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诸如“人弃我取”、“知进知守”等经商理论至今对现代理财有指导意义。
05营国巨富:吕不韦
吕不韦((公元前292-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史记》中亦有明确记载:“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
出身为商人的吕不韦,他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历史先河,甚至说他改变了中国历史也不过分。吕不韦以“兼儒墨,合名法”为中心思想,系统性的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后爲先秦杂家代表人物之一。
06堪比财神:沈万三
沈万三(1330~1376年),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
沈万三通过买卖、盘剥的方式,获得了大量土地。沈万三靠土地起家,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07第一富翁:伍秉鉴
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産2600万元(一说爲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爲“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秉鉴去世后,岭南名士谭莹撰写碑文:“庭榜玉诏,帝称忠义之家;臣本布衣,身系兴亡之局。”美国人亨特曾写道:“这位举世闻名的公行最后的头人,与拿破仑、威灵顿都生于1769年”。能与拿破仑、威灵顿相提并论,也确实够有名气的了。
2007年4月初被亚洲华尔街日报选爲“近千年世界最富有五十人”里六位华人富豪之一。
08商业巨族:乔致庸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字仲登,号曉池,清代山西祁县人,乔家第三代、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在他执掌家务时期,乔氏家族事业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其下属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另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中国各地商埠、码头。乔致庸本人也被称为“亮财主”。
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乔致庸待人随和,讲究诚信为本、“以德经商”。乔致庸一生做出诸多善行。光绪三年天遭大旱,乔致庸开粮仓赈济灾民。光绪十年(1884),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在他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势旺,成为商场巨贾。
09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光墉,在中国历史上被称爲“一代商圣”,徽州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胡雪岩的成功,在于其独树一帜并自成体系的经商之道,可以归结为“信、义、勇、势、人”五个字。
他的一生极具戏剧性,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他以“仁义”二字作为经商的核心,善于随机应变,却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在赢得美名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特别是最后三点,让他在中国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0一代钱王:王炽
王炽(1836~1903年),字兴斋,汉族,弥勒县虹溪人。作为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云南弥勒人王炽的一生充满了奇迹。
资本主义在西方已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数年经营,成为滇中富商。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炽。
清廷给予这个商人至高无上的荣誉,证明了王炽“为国”所做的种种贡献。尽管王炽的“忠君爱国”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但他在中法战争中垫付的军饷、为全国各地人民所捐赠的赈灾银两,无不显露了一位儒商的胸襟和仁义。尽管因为种种原因,王氏的商业帝国到如今已荡然无存,可他的商道,他的为人,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