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选择的悖论

选择的悖论

作者: HincL | 来源:发表于2016-12-31 21:38 被阅读0次
出航啦!

老王坐在家里看电视,突然一下电视黑了下来

菲菲:完美主义者  王妈:满足者

原来是老王的媳妇菲菲和老王老妈(以下简称王妈)吵架,把插板线碰掉了

老王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仔细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今天下午,菲菲和王妈一起去买菜

菲菲:我本来先开始已经看好了买那根骨头,回来煲汤

王妈:你想得倒是容易,我在这儿十多年了,那家的骨头我还不知道,很难吃,我觉得旁边那家肉不错

--经验法则

菲菲:可是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很正常,以前不好不代表现在不好啊,我们家周围的店以前还是很差,现在就变得越来越好了

--可获得性启发式

王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你看那个价钱没有,现在的骨头值那个价?

--心理账户

老王:那现在呢?究竟买的什么?

菲菲:我们一人买了一个

老王:那为什么现在又吵起来了?

菲菲:因为我买了骨头,但是我煮的时候发现没有买其他的菜来配,所以我得先去买其他的菜,然后妈就说别买了,可是我就是想要去买了,因为我都已经把骨头弄净了,要是不买的话,明天还得再洗一次(菲菲有洁癖)

--沉没成本

老王:那好,我知道了

其实你们想想究竟是为什么买菜,是为了大家一起吃一顿高高兴兴的饭,你们的目的是大家一起对吗?

菲菲,王妈:。。。对

老王:不管是妈还是菲菲,你们都是为了家人,那么你们真正想要的是家人吃的开心,而不是骨头或者肉,那么所有的选择就明晰了,你们都了解了吧,你们在选择是骨头还是肉的时候就要按照这个标准去找

菲菲,王妈:嗯。。

老王:那好,我们来看啊,我们家平时经常吃炒菜,像骨头这种都的大家有空的时候做,那么这个时候今天吃骨头的可能性就更大,同时,报纸上面说骨头吃了更好,那么综合以上,我们今天吃骨头就更划算。你们觉得?

菲菲:当然好

王妈:那你是没看到骨头价格,这段时间骨头太贵了

老王:妈,你这个想法是对的,但是你想想这骨头能配的上她的价格吗?如果吃了真的好处很大呢?

王妈:那肯定是可以的

--框架效应

说着,菲菲就打算跑出去买配菜了

老王:(一脸懵逼)菲菲干啥去?

菲菲:买菜啊

老王:你想想吧,你这就叫沉没成本

菲菲:啥玩意?我买个菜还沉没了?

老王:沉没成本指的是,由过去的决策导致的、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决策改变的成本。为骨头再去买一次菜,花费的人力,物力,不值得啊,再说,明天可以吃骨头啊,况且你真的煮完了,我们也吃不完这么多的菜,就不要买了吧

菲菲就不情愿的回来了,可是又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果然是隔壁老王

在这里我标注了在选择当中我们会遇到的心理效应,看看自己有没有犯错,在之后如何正确的做决定,同时,如何正确避免自己后悔,老王已经给了一个说法了,我为大家整理以下

1,想好目的,是为什么需要做这个选择

2,按照选择做决定,如果特点不一定是都有的,那么那个特点更重要?

3,做到以下:

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

学会满足

别太在意机会成本

尽量做不可逆的选择,不要后悔

培养感恩之心

为适应做好心理准备,掌握主动

控制过高的期望,避免社会比较

把选择的限制看成解放而是束缚

心理效应:

拇指规则(Rules Of Thumbs):原指木匠不用尺子,而直接伸出拇指来测量木材的长度或宽度,比喻依靠经验和直觉做判断,又称“经验法则”。

可获得性启发式(Availability Heuristic):人们的判断推理过程常常受到可获得的记忆的影响,倾向于认为容易想起的事件比不容易想起的事件更常见。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逻辑意义相似的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当消费者认为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非收益时,他们就对价格非常敏感。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人们更愿意持有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不愿意用它交换另一个可能更好的替代品。

心理账户(Psychological Accounts):人的头脑中存在一种心理账户,会将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作出不同的决策。

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损失对人的心理影响程度比获得相同收益的愉悦感要强烈的多。

沉没成本(Sink Cost):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s):因为做出一个选择而丧失的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注意区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一个已发生,另一个则是在发生的过程中牺牲的那一个

同时注意一点:心理学上会有选择的悖论,出现的选择越多就越不容易选择,实质上就是这个

以上就是我根据《选择的悖论》做的整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恩,就是这昂的!

相关文章

  • 选择的悖论

    背景:培训第一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 在今天的课程中,讲到了如何设计需求调研表提高调研的结果呈现效率的原理,其中...

  • 选择的悖论

    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有所选择是将我们与计划经济和石器时代区分开的东西。是的,有所选择令人幸福。但这也有一个“度”,...

  • 选择的悖论

    我最怕有选择困难症的朋友,他们买一个东西可以对比半天,最后还有可能挑来挑去就不买了。 我一直以为这类朋友是慎重体现...

  • 选择的悖论

    关于作者 巴里·施瓦茨,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沃斯莫尔学院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曾经四次登上TED的演讲台,有将近1000万...

  • 选择的悖论

    选择的悖论 选择过多了也让人头疼,这就是选择的悖论。 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有所选择是将我们与计划经济和石器时代区分...

  • 选择的悖论

    自从Kindle在中国上市,很多人就在纠结要不要入手一台,但纠结的程度和内容很不一样。有的人纠结的是,已经有了一个...

  • 选择的悖论

    市场上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各行各业都在不停的推陈出新,初衷是为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选择,让他们能够选择到...

  • 选择的悖论

    老王坐在家里看电视,突然一下电视黑了下来 菲菲:完美主义者 王妈:满足者 原来是老王的媳妇菲菲和老王老妈(以下简称...

  • 选择的悖论

    1、要作出明智的选择,第一步就是确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关于目标,你必须确定一件事:是非得选择最好的那个,还是说足够好...

  • 《选择的悖论》

    关于作者 巴里·施瓦茨,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沃斯莫尔学院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曾经四次登上TED的演讲台,有将近1000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择的悖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fuvttx.html